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10077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省安全生产监视管理局2016年4月 / 目 录一、工作流程1一准备阶段1二实施阶段1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1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1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2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31.工程分析3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3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4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4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4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4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5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5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实定5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5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52接触化学物作业83接触高温作业114

2、接触噪声作业12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13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14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确实定14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确实定15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15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16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16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17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17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172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26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26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28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28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3、30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3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根底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宜的风险模型,进展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展。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三资料整理分析

4、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结论。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在前期量化分析的根底上写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风险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图1。编 制 分 级 报 告 阶 段汇总职业病危害岗位等级与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监视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资 料 整 理 分 析 阶 段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准 备 阶 段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熟

5、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实 施 阶 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岗位接触情况与频次调查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图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工作流程图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视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20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展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的实施是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为根底的,用人单位本年度已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的,可依据本年度的检测数据进展评估测算,直接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实施,否如此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

6、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实施。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生产工艺与主要工程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容。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1调查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化学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与投料方式等;2总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调查,搜集相关图纸: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调查:包括工艺技术与其来源,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与主要化学反响,生产设备的先进性与布局调查,搜集相关图纸;1对生产工艺过程、劳

7、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展识别,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展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展调查。2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与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与 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3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 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与其维护情况进展调查。调查各接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

8、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与佩戴使用情况等。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与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与执行情况、职业卫生培训与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与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与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进展调查。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展全面调查和辨识的根底上,严格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

9、T 18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等标准、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展测定。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实定通过对作业场所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指数G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局部: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

10、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1计算:G= WMWBWL.(1)式中:G-分级指数;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列于表1。表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权重数(WM)M10110M50250M804M806注释:石棉与石棉纤维、木粉尘等GBZ2.1中标识为确定人类致癌物G1的粉尘,WM取值列入M80%一类。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分级和权重数(WB)取值列于表2。表2 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

11、比值的分级和取值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权重数(WB)B1B1B21B2B注释:接触比值为接触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的接触限值的比值即: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假如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与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展计算。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权重数(WL)取值列于表3。表3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体力

12、劳动强度级别权重数(WL)I(轻)II(中)III(重)IV(极重)根据分级指数G,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如下4级,见表4。表4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1 相对无害作业1G6 轻度危害作业6G16 中度危害作业G16高度危害作业注释:对于曾经检出职业性尘肺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的生产性粉尘为煤尘、矽尘。其中煤尘%( M10),故WM=1;煤尘CTWA最大值为mg/m3,PC-TWA mg/m3,职业接触比值(B),CSTEL最大值3,超限倍数为,超限倍数限值为2,职业接触比值(B),选择最大值为0.69,故WB=0.69;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

13、故WL=1;计算煤尘分级指数:G=10.69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6.9%( 10M50),故WM=2;接触矽尘CTWA最大值,PC-TWA为0.7 mg/m3,职业接触比值(B),CSTEL最大值为0.97mg/m3,超限倍数为0.97/0.7=1.39,超限倍数限值为2,职业接触比值(B)=1.39/2=0.69,选择最大,故WB=1;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计算矽尘分级指数:G=2综合以上两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考虑最大保护原如此,该岗位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为2.62,属于轻度危害作业。2接触化学物作业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局部:化学物(GBZ/T229.2-20

14、10),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2计算:G= WDWBWL.(2)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数;WB-工作场所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WD取值严格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进展。该标准是在GB5044-1985根底上,依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记协调制度(GHS)、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等进展了修订的最新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标准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与腐蚀性、实际后果与预后等9项指标为根底,分为4大类,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分,计算化学物危害指数(THI)。计算的具体要求与细如此见GBZ230-2010。WD取值见表5。表5 WD取值表化学毒物危害指数THI化学物危害程度级别权重数(WD)THI35轻度危害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