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10066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保中心创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清形势锐意创新创建一流社区服务窗口市区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先进事迹材料街是市北部新城区一一区的中心城区,中心于年月日正式挂牌成立,街面积平方公里,辖区有24条行政村、38个社区居委,总人口超过4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6万。企业363家7、个体工商户175家。200年9,全街完成地方生产总值86.亿4元,同比增长13.;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1.亿0元3,同比增长8.6,8实现税收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随着街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中心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下,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

2、直接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优质服务,便民利民的宗旨,围绕我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等中心任务,及时转变思路,立足大局,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为我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工作成绩获得群众的认同及各级各部门的肯定。近年来,我中心在200年6度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优质就业服务窗口、200年9度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7-连2续0三0年9被评为市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年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一、创新机制,打开工作新局面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形成合力,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模式。一是创新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网络。横向上,200年9,我街作为全省试点,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劳动等部门力量,成立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搭建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合作联动的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平台,成效获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其中中心档案在20年10月26日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同志检查中心工作时给予好评,并建议全省推广。纵向上,我中心在全街各村(居)委会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并制定了目标考核制度、两分制,加强监督、指导,使各工作站能充分发挥作用,协助我中心开展各

4、项窗口服务工作。在受理纠纷案件过程中,我中心通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合管理平台,能迅速有效协调工商、安监、派出所、城建、司法等部门及有关村、居联合行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减办结时间。200年8201年06月,我中心调处劳资纠纷案件280宗0,涉及588人5,涉及金额2552万.元9,结案率在85%-,8群7众%满意度达10。0今%年4月调处泉家福怀旧茶居群体劳资纠纷案件时,我中心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召集工人代表、区劳监大队、所在村社干部、派出所等部门召开多方调处会议,3天内妥善解决工人临时生活费发放问题,并协助工人循法律途径追讨欠薪,及时平息事件。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网格化动态服务

5、机制。为了把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充分发挥各村(居)劳动工作站、各大公司、工业区(园)的积极作用,对辖区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实行网格化动态服务管理机制,一方面划分网格,坚持日常巡查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另一方面,完善备案制度,对劳动者、用人单位登记造册,动态跟踪管理。200年8-20年160月,我中心共办理21家5用人单位的流动人员录用备案登记手续,共办理268人0,8发放就业失业手册185本0;共检查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225多8户,实行用人单位“一街一册,一户一卡”,共登记了用人单位信息卡户5全部造册归档并录入系统。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中心规范化管理。中心制定了周汇报、月检查、季通报制

6、度,每周汇报重点工作,每月召开中心工作会议明确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和布置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通报中心工作情况,点评各基层工作站工作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指标纳入村、居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为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制度保障。二、以人为本,优化综合服务体系我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一站式”窗口服务。我街投入约50万元,完善中心窗口服务的建设,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各项服务由前台统一受理,再分类开展业务办理,责任层层落实,为劳动者、用人单位提供热情、科学、严谨、高效的服务。二

7、是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各方利益。我中心坚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前台公开了工作人员名单、工作职责、服务公约、服务理念、办理流程、程序、材料填写样本、告知事项等便民标识;设置功能服务区、监督电话、饮水区、触摸屏电脑等便民设施,办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丰富服务内容,我中心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优质的就业保障服务,从劳动者求职-培训-就业-享受社保福利整个过程提供全面的服务项目。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在各村劳动工作站人员和职业培训学校的积极配合下,2008

8、-年2我0中0心9共组织272名1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参加就业前职能培训,其中领取职业技能证书248人0,成功就业197人3,就业率72.。5每%年举办一至二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每场招聘会平均有85家用人单位到场招聘,参加应聘人员平均每场约700人0,促成双方签订劳动就业意向平均每场约78人0,解决村民、失业人员就业难题。200年8-20年0我9街共有50个居委达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工作取得实效,成功再就业率达到90.。6在%扶持就业、自主创业工作方面,2009年6月已上报52户7资助申请,目前已经先后发放5批共25户51万元资助。我中心在2009-年2先0后1协0助三个创业

9、基地报送了申报材料,其中工业区、镜湖工业区两个创业基地已验收合格,201年0报送的三东工业区正接受上级部门进行资格审核。在落实社保全覆盖方面,在全街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推进落实全街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00年9按时完成了107人9的0参保任务,20年新增参保人数为313人7。同时,大力开展城镇老年人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登记工作。200年95月11日组织3个居委会共34人进行业务培训,全方位开展政策咨询和参保资料登记工作,共有280人8参加了养老保险、117人1参9加了医疗保险。三、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7名为区劳监协管员、14名

10、为街在职人员。中心配有三台新的公务车,安装了视频、录音监控,配置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复印打印机等,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全面保证工作需要。其中信息系统联网综治中心,每一宗案件立案、办结情况都能及时反馈。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中心不断加大人员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中心完善服务承诺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业务管理制度,建立权责分明的运行机制,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并实现半军事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并严格落实行为守则、工作纪律、考勤、休息休假等内部管理制度,使中心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完善办案制度和办事程序,

11、加强与相关单位经验交流,研究确定高效严谨的办事流程、标准,力促工作程序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二是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工作。每月至少两次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在总结学习中找差距,使工作人员能深入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文件的精神,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相关业务素质。目前,中心全部人员均已领取国家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资格证书。2008-年2分013批0组织村(居)、企业59人次分别参加省、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组织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全部领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激励积极性,提高队伍凝聚力。我中心通过制定了工作人员目标考

12、核制度、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文体运动,关心职员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比如离开辖区通报、2小4时手机不关机、节假日值班等待命制度,使得在任何时候发生劳资纠纷突发性事件,我中心都能迅速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调处,甚至通宵达旦。特别近期围绕亚运,积极地全面清查涉亚场所企业情况,确保亚运期间不发生群体事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后,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以优质高效服务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为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贡献。市区街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OO年七月二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