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9919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谢幕11/01/2005/10:17华夏经纬网红色资本家,是他一生的关键词,凭借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时代进步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 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 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 病于 2005年 10月26日20时 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9岁。王文澜摄 灯市东口史家胡同,这个北京四合院的白色铁门紧闭,不时有黑 色

2、轿车前来。车门开处,来人面色严肃,左胸前挂小白花;铁门开时,远望可 见院内摆放的素洁花圈。新华社 27 日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同志因病于 2005年10月26日20时 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9岁。记者采访获悉, 26 日当晚,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内设立了小灵 堂,荣氏亲友已全数赶回; 2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成立治丧委员会,预定 11 月 3 日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人们曾经用这些 词汇来描述荣氏家族以及荣毅仁本人,但这个家族早已不能简单地用商业阶层 来概括。1956年,荣毅仁将一个商业帝国的财产上交政府,次年 1 月, 时任上海市市长,国

3、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受毛泽东之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 “助选”,之后,荣毅仁就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年 41 岁。毛泽东的评价是,“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 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步。荣毅仁因此被称为红色资本家,这是他传奇人生的关键词。凭借 着一种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一个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时代进处行。”红色资本家”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荣毅仁秉承了父亲荣德生和伯父荣宗敬两人的性格。”王伟南,荣毅仁二哥的妻弟,曾在荣氏家族旗下茂新面粉厂工作。10月 27 日下午,王伟南回忆说,荣德生处事慎重,考虑周密; 而荣宗敬敢于冒险,做

4、起事来很有魄力。“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在荣毅 仁身上能看出些影子。”荣氏家族曾在荣毅仁曾祖这一辈家道中落。 1873 年,荣宗敬和 荣德生先后去上海发展,那时的上海,资本主义经济刚刚长露萌芽,荣氏兄弟 最先嗅出资本之味,开始经营钱庄。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寻找新的商机,留下荣宗 敬一人打理钱庄。广东当地的思想活跃,洋溢着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些使 得荣德生大受启发。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当他把这一想 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 1903 年,保兴面粉厂在无锡建立,这为荣 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从 1914 年至 1922 年 8 年间,荣家

5、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保兴面 粉厂也由原先的合资经营改为独资经营的茂新面粉厂,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 粉总产量的 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 见。到抗战前,荣家已拥有 14 家面粉厂,另外还衍生出 9 家纺织厂。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荣毅仁回到无锡,出任茂新面 粉厂助理经理。陈恒德在那时认识了荣毅仁,并在 1946 年在茂新面粉厂担任工 程师一职。他对荣毅仁的处事果断印象深刻,“他高个儿,做事爽快。看问题 只看本质。”王伟南认为荣毅仁和一般的老板不同,“他每次来车间,对生产 情况问得很详细,抓生产抓得特别紧。他对工厂的员工也比一般的老板要客 气。”荣家企

6、业扩张步伐在不断加快,渐渐地就从华东铺向了全国各 地。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 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 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当时,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 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 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再三斟酌决定留 在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 足。荣毅仁在 1954 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 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

7、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 由此而来。此后,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 法,给予大力扶持,荣氏企业实现了新的复苏。“他那种爱国的心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来的。”陈恒德说,荣毅 仁在抗战时捐过飞机,解放后有能力的资本家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一位 对荣家颇有研究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的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公私合营被作为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上 海,荣氏对这一行动给予了最积极的配合。他们之所以能一直这么富有,一个 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好地处理跟政府之间的关系。”“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 处行。”在无锡

8、梅园,这幅对联显示了荣氏家族的处世信条。刀锋边的幸与不幸“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资产阶级而不敢讲话。” 荣毅仁的性格有时也如刀锋一般,只是运用得巧妙。他说:“我 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资产阶级而不敢讲话。”1954年,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学习了毛泽东 主席关于工商业者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等一系列讲话后,想到 一个在当时来说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后,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阶级关系有了调整,这个对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转化成为非对抗性矛盾呢?1956年,在全国人大的一次小型会议上,荣毅仁向毛泽东当面 提出这个问

9、题。他希望马列主义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多多在理论 上给他以指导和帮助。毛泽东回应说:“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 半年后,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1958年,荣毅仁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时任纺织工业部政策研 究室主任的陈锦华后来回忆说,荣毅仁在“文革”时遭遇到一些冲击。1966年 8月 18日,北京的红卫兵运动开始冲击各界名人。荣毅 仁当时住在北太平庄,他的女儿在北师大女附中上学,有些同学早就知道荣毅 仁的住处。 8月 20日,北师大女附中的红卫兵涌到荣毅仁家里,都是些女孩 子,当中还混进了一些社会上的来历不明的人,在荣毅仁家里大肆打砸。他们 批斗荣毅仁,并用

10、他家里的摄像机把经过录下来,要寄到他在海外的亲戚那 里。荣毅仁考虑得很周全,他知道录像寄出去的影响,所以给了这些红卫兵假 地址。荣毅仁的夫人杨鉴清也被打伤。陈锦华说,“对这些情况,部里一点也 不知道。”8月 20日是机关发工资的日子,荣毅仁的司机郑耀辰送工资去 时发现情况后向部里作了报告。“我当时是部机关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就是 管这些事情。我向部党组书记钱之光报告了这件事。”钱之光让陈锦华赶紧给 周恩来写个报告,用特急件送到总理办公室去。周恩来后来对钱之光说,荣毅仁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他是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国际国内都有影响,一定要保护好。钱之光和陈锦华把纺织部机关的红卫兵头头找来

11、,要以机关的红 卫兵对付外地、外单位的红卫兵。 10 多个红卫兵连夜开到荣毅仁家里去,看到 那些学校的女红卫兵东倒西歪地躺在客厅里。部机关红卫兵对她们讲:“我们是纺织工业部机关的红卫兵,荣毅仁是纺织工业部的副部长,是大资产阶级,要对他进行批斗,让他老实交代问题,请你们把他交给我们。”后来,陈锦华把周总理关心荣毅仁夫妇的情况,以及部机关采取的措施都给荣毅仁讲了。荣毅仁很激动地站起来表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周总理。没有周总理的保护,让你们采取这些措施,那我就没有今天了。” 创建中信 信托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基础,中信集团的创建无疑为我国金 融行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荣老的影

12、响是世界性的。”一名在中信集团工作 10 余年的男 员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荣毅仁世界性的影响,正是来自于他创建的中信集团。即使是荣毅仁自己,也曾公开承认,其所经历两个阶段的区别: 在解放前,算个大的民族资本家。从父辈 1900 年办厂创业,到 1949 年,50 年 艰苦奋斗与认真经营,才搞起 20 家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了不起了;自 1979年担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以后,仅 9 年时间,共投资、合资搞了 209家企 业。1987 年,邓小平邀请荣氏家族来京访问。“一下来了 400 多人。”荣毅仁的司机张继海回忆。当时,中央曾想请荣毅仁担任旅游部部长,后考虑改革开放的问 题,经邓小平亲自倡导和

13、批准,荣毅仁于 1979年 10月 4日创办了中国国际信 托投资公司( 2004年 2 月更名为中信集团)。作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通道,中信在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采用国际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 重大贡献。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北京建国门外矗立着一座 20 多层高的现代化建筑,这正是中信集团最先的的大本营国际大厦。该建筑外部呈咖啡 色,显得十分稳实和凝重,故有“巧克力大厦”之称。1986 年,美国著名大型经济杂志幸福公布了其组织专家评 选出来的世界 50 名知名企业家的名单,荣毅仁赫然榜上有名,他因此成为新中 国成立近 40 年来,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

14、业家行列的第一人。同年,中信集团迁入位于朝阳区新源南路 6 号的京城大厦。董事长办公室内有一幅巨型彩照,那是邓小平与荣毅仁亲切握手的照片。10月 27 日,记者赶到荣毅仁曾工作过 7 年的京城大厦,一楼大 厅一如既往地忙碌。但在集团公司内部,一个小范围内的追悼会正在筹备当中,“时间可能就在最近几天。”中信集团办公厅人士冀峰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成 立了专门的治丧委员会。“荣毅仁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实业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认为,信托业是整个国家金融业的基础,中信集团的创建无疑为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27日傍晚 6点 30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获知荣毅

15、仁逝世一事,表示吃惊和惋惜:“荣先生为中国经济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解放初期,国家商业改造阶段,他起到了带头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公私合营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一直坚持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他人非常好,能够听得 进下面的意见。”厉教授曾与荣毅仁在全国政协会议多次接触。荣氏传承熟知荣氏家族的人士称,回顾 100 年家史,荣智健与荣宗敬有点 相像,敢于冒险,有魄力。27 日上午,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泰富”)在内 部发出讣告,大致内容是:“荣毅仁先生于 10月26日晚 8点30分逝世,生病 期间,荣智健及夫人均在侧守护。荣老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此谨 向荣智健先生及家人致以沉痛的

16、哀悼和问候。”1986年,中信集团如日中天之时,荣智健加入了中国国际信托 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中信”),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 10月,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排行榜出炉,荣智健以其所 持中信泰富的股权位列榜首。荣智健 1942年 1月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 姐姐和两个妹妹。连续两年,荣智健稳居胡润强势榜榜首之位。在香港的资本平台上,荣智健显现了出色的商业才能。1987年 2月,在荣智健的坚持下,香港中信乘物流业低潮,以13 亿港元购入老牌英资企业国泰航空 12.5 的股权。接着,荣智健又买壳上 市,香港中信收购曹光彪的上市公司泰富发展公司,更名为中信泰富, 成为香港中信旗下的上市企业。又如收购恒昌企业一役,至今仍被誉为“蛇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