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09753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题型四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构建起解答古诗情感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品关键词语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除要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知题材等)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抓住诗中能或隐或显地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词语并加以仔细品味了。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

2、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边练边悟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1)

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边练边悟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1)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答:_答案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

4、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鉴赏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头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本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关联词中

5、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更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范。(2)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

6、蕨拳: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答:_答案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鉴赏方回(12271307),宋末元初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万里,一字团甫,号虚谷,一号阳山人。南宋景定进士,媚于权相贾似道,似道败,又反而弹劾之。累官知严州,元军至,举城迎降。入元为建德路总管。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著作有续古今考文选颜鲍谢方诗评桐江续集,分类编选唐宋两代律诗为赢奎律髓,流传于世,

7、甚有影响。这首诗首句写到了两种植物,其中蕨拳(ju qun)指蕨芽,因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故名。宋诗中多有描写,如朱松蔬饭诗:“蕨拳婴儿手,笋解籜龙蜕。”葛长庚麻姑赋:“柳眉花面不成笑,笋角蕨拳聊自伸。”苕(tio)古书上指凌霄花,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亦称“野豌豆”。它们都繁盛于春末夏初之际,这里作者采用了互文和拟人的手法,通过这两种植物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结尾两句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言浅意深,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

8、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3)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答:_答案“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鉴赏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9、该诗在艺术处理上,独特之处如下:一是复字不犯复。此诗首联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作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

10、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作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惆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4)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阙: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答:_答案“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犹自”,仍

11、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是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鉴赏这首诗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

12、”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围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在尾联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

13、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颇显出自己的身份。二、掌握抒情方式,重点掌握间接抒情方式(一)掌握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边练边悟3试指出下面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抒情方式)和蕴涵的

14、思想感情。(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思想感情:忧国伤时、乱世离愁(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情方式:用典抒情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思想感情:羁旅异乡之苦(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抒情方式:叙事(细节)抒情思想感情:离别之苦、不舍之情(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思想感情:边关乡愁(8)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亡国之痛(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蔑视权贵、傲岸不羁(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思想感情:美好易逝、青春短暂(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用典抒情思想感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山水(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抒情方式:托物抒情思想感情: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