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9309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诚实守信 有错就改 作业不抄袭 考试不作弊 诚实守信 有错就改 作业不抄袭 考试不作弊 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七)2011 5 23姓名:_ 班级:_ 书写:_ 成绩:_1 物体能够吸引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_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_的部分叫磁极。2 磁体总有_个磁极,分为_极和_极,分别用符号_和_表示。 3 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4 l.7万吨海南沙子用于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 “磁选”

2、是对沙子进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铁钉、铁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铜、铝碎片.5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6 关于磁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B、磁极N极、S极不能单独存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对7 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切开,得到的是【 】A.两段磁体各自的两端都没有磁极 B.一段磁体是N极,另一段磁体是

3、S极C.两段磁体分别有N极和S极 D.两段磁体的磁性都消失了8 用磁铁的一极在一根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如图,则摩擦后的缝衣针:【 】A. 可以磁化,且磁化后A端为S极;B. 可以磁化,且磁化后A端为N极;C. 可以磁化,但不能确定A端的磁极;D. 不能被磁化,所以不会出现磁极.9 如图所示的三个钢块,正确的判断是:【 】A都是磁体; B只有两个磁性;C可能都是磁体,也可能只有两个磁性; D都不是磁体.10 如图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一端吸引着一个较重的铁钉,若另一根同样的条形磁铁的S极与原来磁铁的N极靠拢时,则出现的情况【 】A将铁钉吸得更牢B铁钉落 C铁钉尖端将吸向右端的铁钉D铁钉尖端

4、将吸向左边的 8题图 9题图 10题图二 磁场 课堂作业(八)2011 5 25姓名:_ 班级:_ 书写:_ 成绩:_1(2010临沂)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线 B.没有磁感线的区域就没有磁场C.磁体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D.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可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不一致2(2010龙岩)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 B.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C.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在磁体外部是从N极到S极 D.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3(2008河南省)物理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

5、”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C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显示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4(2008盐城市)甲、乙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13所示。那么:【】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c甲是s极,乙是N极 D甲是N极,乙是S极6题图5题图 4题图5(2007河南省)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两个磁极的极性。6(2008达州市)(3分)如图19所示为两个条形磁体及其它们之

6、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磁极以及相应的磁感线的方向。7(2010潍坊)如图(a)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7题图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七)2011 5 23姓名:_ 班级:_ 书写:_ 成绩:_1 物体能够吸引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_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_的部分叫磁极。2 磁体总有_个磁极,分为_极和_极,分别用符号_和_表示。 3 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

7、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4 l.7万吨海南沙子用于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 “磁选”是对沙子进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铁钉、铁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铜、铝碎片.5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6 关于磁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B、磁极N极、S极不能单独存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对7

8、 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切开,得到的是【 】A.两段磁体各自的两端都没有磁极 B.一段磁体是N极,另一段磁体是S极C.两段磁体分别有N极和S极 D.两段磁体的磁性都消失了8 用磁铁的一极在一根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如图,则摩擦后的缝衣针:【 】A. 可以磁化,且磁化后A端为S极;B. 可以磁化,且磁化后A端为N极;C. 可以磁化,但不能确定A端的磁极;D. 不能被磁化,所以不会出现磁极.9 如图所示的三个钢块,正确的判断是:【 】A都是磁体; B只有两个磁性;C可能都是磁体,也可能只有两个磁性; D都不是磁体.10 如图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一端吸引着一个较重的铁钉,若另一根同样的条形磁铁的S

9、极与原来磁铁的N极靠拢时,则出现的情况【 】A将铁钉吸得更牢B铁钉落 C铁钉尖端将吸向右端的铁钉D铁钉尖端将吸向左边的 8题图 9题图 10题图二 磁场 课堂作业(八)2011 5 25姓名:_ 班级:_ 书写:_ 成绩:_1(2010临沂)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线 B.没有磁感线的区域就没有磁场C.磁体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D.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可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不一致2(2010龙岩)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 B.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C.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在磁体外部是从N极到S极

10、D.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3(2008河南省)物理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C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显示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4(2008盐城市)甲、乙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13所示。那么:【】A甲、乙都是N极 B甲、乙都是S极c甲是s极,乙是N极 D甲是N极,乙是S极6题图5题图 4题图5(2007河南省)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

11、指向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两个磁极的极性。6(2008达州市)(3分)如图19所示为两个条形磁体及其它们之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磁极以及相应的磁感线的方向。7(2010潍坊)如图(a)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7题图一 磁现象 课堂作业(七)2011 5 23姓名:_ 班级:_ 书写:_ 成绩:_1 物体能够吸引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_的物质叫磁体,磁体上磁性_的部分叫磁极。2 磁体总有_个磁极,分为_极和_极,分别用符号_和_表示。 3 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2、】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4 l.7万吨海南沙子用于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 “磁选”是对沙子进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选走沙子中的:【 】A粗的沙子和小石块; B铁钉、铁片; C玻璃和塑料碎片; D铜、铝碎片.5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6 关于磁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B、磁极N极、S极不能单独存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以上说法都对7 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切开,得到的是【 】A.两段磁体各自的两端都没有磁极 B.一段磁体是N极,另一段磁体是S极C.两段磁体分别有N极和S极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