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9282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实验中的机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实验中的机遇所谓科学机遇,就是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地遇到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而导致新的科学发现。这种意外的或偶然的发现,在科学上称为科学机遇。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与科学机遇透露出的大自然的信息有关。例如,1856年年,英国化学家柏琴(1838年-1907年)在合成药物奎宁的过程中,却偶然制造出了苯胺紫染料,是最早的合成。英国化学家雷姆赛(1897年)在空气中寻找惰性气体氦元素的实验过程染料中,意外地先后相继发现了氪、氖、氩和氙等新元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冶金学家哈布瑞尔莱在一堆废铁中,偶然发现所有的铁都生锈了,只有高铬合金钢还闪闪发亮,从而一种抗腐蚀

2、的不锈钢被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年-1923年)对射线的发现,等等,都与机遇有关。按照意外性程度的不同,机遇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意外的情况。即寻找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发现的场合或方式却是意外的。如美国的古德意尔(1800年-1860年)为了改变橡胶冬天变硬,夏天变软发粘等性质,坚持多年研究,进行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直到1839年,最后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把橡胶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在发烫的炉子上,当他很快拿起这块很热的橡胶时,却发现橡胶没有发粘现象,据此,再次实验,终于发现了性能很好的橡胶。另一种是完全意外的情况。即本来所要寻找的是某种预期的现象,但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了完全不同

3、的另一种现象,甚至更重要的现象。例如,大约二十年以前,美国有个研究农业的科学小组,本想研究寻找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群,结果,却意外地发现这一物质竟会阻碍农作物和杂草的生长,于是便发现了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强效除草剂,从而奠定了现代农业中有最大价值的化学除草技术的基础。科学机遇在自然科学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自然科学上的许多新发现都是在出乎意外的情况下获得的,或至少都带有机遇的成分,特别是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富于革命性的发现,更是机遇所导致的结果。一般地说,开辟新天地的发现,人们很难事先做出预见。因为,这种发现常常不符合当时所流行的看法,所以,由机遇诱发的可能性就更大。具体说,科学机遇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可归结为两种情况:(一)机遇为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提供线索科学机遇能够暴露大自然的信息,给人们提供探索自然的重要线索,科技工作者抓住这些线索,继续深入研究,就可导致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例如,早在1780年,意大利的生物学家伽代尼(1737年-1789年)在解剖青蛙的实验中,偶然从青蛙腿和金属环接触时的痉挛现象发现了电流,据此,伏特进一步研究,并发明了电池。再如,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冶金学家比勒在研究一种合金的实验中,曾意外地发现,在冷却和加热的过程中,镍钛合金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能会发生某种可逆的变化。他抓住这一线索,进行大量研究,导致“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即发现镍钛合金具有

5、记忆自己形状的特性)。近年来把两种金属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即“表层合金法”的发明等,都同机遇所提供的线索有极大关系。(二)机遇是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的先导有些偶然发现,正因为它不在预料之中,也不属于旧的理论体系,所以往往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成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先导。例如,现代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是以美国的工程师卡尔詹斯基的偶然发现为先导的。本世纪四年代,詹斯基在检查越过大西洋电话通讯的静电干扰时,发现有一种特殊的、稳定的弱噪声十,便引起他的注意并研究其起源,结果探知此电噪声来自太阳,来自距离地球二万六千光年的银河系中心。并且还发现不仅太阳能够发射宽频带的电磁波,而且星云间也能发射这种电磁波。经

6、过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现代射电天文学的基础。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的。如,电磁理论的发展是以伽代尼和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年-1851年)的偶然发现为先导。奥斯特在为学生做电学演示实验时,偶然发现电流能使磁针偏离,然后,立刻抓住这一事实反复实验,终于发现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并证实它的科学价值,致使法拉第得到启发,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微观物理的发展则是以伦琴和贝克勒尔(1852年-1905年)的偶然发现为先导,等等。科学机遇是偶然的、意外的,然而并不是神秘的、虚幻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一)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看,机遇是一种偶然性,而偶然性是必然

7、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即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但偶然性的发生又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可在自然状态下出现,也可在人为的干预下出现。同时既可在有意识的干预下出现,也可在无意识的干预下出现。在观察和实验中,由于具备了某种有利条件,未知的现象就会以偶然的形式突然出现,所以,机遇带有偶然性。(二)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看,机遇是一种意外性。观察和实验都是在一定假说、理论、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未知自然现象的实践活动。可是,假说、理论、目的、计划都是带有主观性的东西,而人识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又始终存在。即使人们通过实践,能够认识事物的属性,掌握其发展的规律,

8、但却又永远也不能穷尽事物的全部属性和规律。这样在观察和实验中对事先没有考虑的未知现象,由于具备了某种条件而突然出现了,就必然是意外的新现象。所以,机遇又具有意外性。对于捉摸不定的、偶然、意外的科学机遇,人们是无法事先有意地发现它。如果主客观条件具备了,一旦机遇出现就能及时捕捉住,而成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生长点。(一)捕捉机遇的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捕捉机遇所必需的各种外部因素或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生产、科学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等等。例如,电磁效应的偶然发现,是在人类发现了电和磁之后,特别是电池发明之后,才发现的。假若没有前两项发明的客观条件,后来的机遇是不可能发现和捕捉的。又

9、如,二十世纪初,美国墨西哥湾海底储藏丰富石油的偶然发现,就是由于当时社会迫切需要能源,才对海面偶然出现的油花现象引起注意很快抓住,及时探测、开采。否则,就很难有人问津。因此,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现的源泉,而科学发展水平、技术条件,则是科学发现的理论前提和物质基础。(二)捕捉机遇的主观条件所谓主观条件,就是科学工作者捕捉机遇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年-1895年)说得好;“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科技工作者要想捕捉机遇,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要求注意观察预期事物的同时,特别要保持对意外事物

10、的警觉性和敏感性。科技史上,凡属成功者,他必然是敏于观察和思考,善于捕捉机遇的人。因为任何机遇现象本身,都仅仅是提供线索和机会,就是说它只为成功披露信息,能否摘取成功之果,全在于观察者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留心意外之事的科学素养。为此,当主观设想同客观现象发生矛盾时,要能够摆脱原有的主观设想,毫不犹豫地去捕捉新的偶然事件。只有这样,才能从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小事”中发现真理。 第二,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敏捷的判断力。捕捉机遇,除了注意新现象的线索之外,更重要的是解释线索,并及时抓住其潜在的有意义的线索,这也是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些又都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只有在实践中长期苦心钻研、具有广博

11、知识、造诣较深的人,才有判断能力。才能在错综纷纭的事物中具有敏捷的判断能力,即使有千万次机遇,也会由于未能认识其潜在的重要意义,而错过良机,让机遇所提供的线索从眼前白白溜掉。科学史上,这样的事实不乏其例。仅就射线这一事例看。1870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1832年-1919年)在做高真空放电管实验时,发现管子附近的照相底片有模糊阴影,但他只埋怨自己不小心。1890年,美国科学家古兹比德和詹宁斯也看到在演示克鲁克斯管以后,照相底片特别发黑,可他们也毫不在意。到了1892年,德国有些物理学家也观察到了克鲁克斯管附近的荧光现象,但也因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上,而对这种现象,没有引起

12、警觉。就这样,良机接二连三地被错过。直到1895年伦琴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他及时抓住这一奇特现象,继续研究,反复实验,最终发现了射线。这一重大发现,成为十九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开端。由此可见,机遇在科学研究的发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科学上有许多重要发现几乎都是由意外发端的。所以,在观察、实验中,不能片面地只看到目的性,而忽视意外性,但也不能片面地去注意意外性,而陷入盲目性。因为,即使在那些因机遇而成功的科学发现中,机遇也只是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它只提供了线索,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有善于识别,并能抓住有希望的线索,跟踪追击,追根究底,才能获得新发现。正如学家查理。尼科尔所指出的,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因此,那种在科学研究中采取“守株待兔”的态度,把精力完全放在侥幸之上,那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就的。相反,只有那些勤奋终身,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远见卓识、勤于思索的人,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有重大意义的机遇,导致科学上重大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