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09086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农业工具铁工具开始出现;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始用牛犁耕并推广水利楚国:孙叔敖修芍陂秦国: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手工业冶铁创造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 2000年以上铸铜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技术漆工艺采用夹纻技术纺织麻织品的纤维相当细密煮盐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酿酒已能用曲造酒专著#考工记商业商业发达,出现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社会 变革土地所有制出现私田,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变革齐国:管仲变法鲁国:初税亩魏国:

2、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 国:商鞅变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六节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1、铁制农具的使用要求学生记住我国铁器出现的最早时间、 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 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使用情况。理解铁制农具使用的重要意义。2、牛耕技术要求学生记住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的时间,掌握牛耕技术运 用的历史意义。同时,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 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且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制约。3、水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灌溉农田工具是桔槔。根 据书中的地图,要求学生记住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主要水利设施。(二)手工业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

3、发展情况(三)商业要求学生记住当时主要的商品、重要的商业中心。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使学生了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私田的主人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剥削方式。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使私田主人与耕种者之间形成了 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地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关系。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指出春秋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确立了圭寸建土地私有制。重点介绍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2、战国时期的改革首先,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大背景。其次,简要介绍吴起变法和李悝变法。最后,重点讲解商鞅变法以及历史意义。重点

4、一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 济改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其中最典型、成效最 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从改革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政治 上,主要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 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 提咼军队战斗力。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 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齐国等国虽较早的过渡到封

5、建社会,但由于旧贵族势力较大,变法受到很大阻力,所以变法不彻 底。有的国家出现了内乱,政权不稳定。只有秦国借鉴了各国变法的 经验,改革比较彻底,功效最大。总起来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 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 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圭寸建制的建立和发展。重点一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 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剥 削方式、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各国政治改革。 通过改革,

6、圭寸建土地所有制以及圭寸建制度得以确立。 我国进入的圭寸建 社会。难点一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大 大提高,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 剥削方式。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走向瓦解。由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 导致上层建筑也随之改变。各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先后进行变法,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起封建制度。因此说,春秋战国时期的 变法运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易错问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历史 现象的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 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

7、速发展,“公田”外,新开垦的“私田” 将成为可能的和需要的了。所以,私田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都是 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易错问题一一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 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 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 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典型例题 例1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过程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井田制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一些贵族化公田为私田,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私田主人不

8、向国君交纳产品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A .B.C.D . 答案:B例题分析:此题为因果排序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 主要考查历史过程的再认再现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历史 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综合运用。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 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因此应排在第一位。与有直 接因果关系的是,排在第二位。与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排在 第三位。与有直接关系的是,排在第四位。决定了,决定 了。例2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 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的出现C.战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

9、制,确立封建制 D .周王室更加衰 微答案:C例题分析:此题为论证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主要 考查观点论证能力、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 能力的综合运用。题干引文是观点。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说春秋战国时 期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是在战国时期完成的,C项证明了郭沫若观点 的正确性。例3对于秦国来讲,商殃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 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C. 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D .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答案:A例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评价问题, 作为一场深刻

10、的地主阶级 变法运动,其历史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局限于一点或一个方面, 但是,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因而答案只能是一个。D项是商鞅变法作用之一,即使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也不可能 是决定性的作用;B项和C项也是商殃变法的作用之一,但也不是决 定性的作用。因为“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和“为秦始皇统一六国 奠定基础”的根本还在于秦国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被废 除,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正是因为封建经济发展,秦的军事力量才 会日益强大,秦统一六国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而只有A项是正确选项。例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新兴的地主阶级

11、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 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 实行地主阶级专政 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A .B .C.D .答案:C例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应该知道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 会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并用地租形式剥 削农民;其上层建筑是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就涉及土地制度、地 主阶级的专政诸项因素。“条件”是指可能性。综合起来考虑则是具 备哪些条件才可能确立封建制。依据这一分析,是必备条件,它涉 及封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问题;涉及统治阶级一一地主阶级;涉 及封建制的上层建筑;则是涉及封建制确

12、立的主要方式、途径问题。 因而C项为正确答案。例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答案:D例题分析:此题是最佳选择题(即程度选择题)。除A项史实 错误外,其余三项均是商勒变法的内容,也都引起了宗室贵戚(旧的 奴隶主贵族)的怨恨。关键是比较哪一项对奴隶主贵族的危害最烈。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和承认土地私有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贵族的政治 利益,而按军功授爵赐田则对于贵族世卿世禄的利益产生了很现实的 威胁,因为这样一来,贵族无军功,就无法得到爵位,贵族的身份也 就无法世袭下去。故D项是引起“宗室贵戚多怨望”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