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9083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鱼苗、鱼种有不少习惯名称。受精卵经过人工孵化卵出的仔鱼,称鱼花、水花,从仔鱼培育到全长3厘米左右的幼鱼,身体已经被鳞片覆盖,称鱼种。人工育苗指的是以一定的方式,在人工控制环境的条件下将孵出的仔鱼培育成鱼种的过程。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内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问题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鱼苗生长到底需要什么,这使得这种投资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好的成

2、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质又受底质的影响,人为控制困难,天气的影响又使水环境容易变化,这种方式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室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种苗生产的主流,市场上卖的苗大多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包括标粗;池塘不宜过大,一般15亩,水深1.5m以上,进排水方便。(一)石斑鱼的育苗环境1水温:仔鱼期适宜水温为2431C,水温22C以下仔鱼不能开口摄食开口能力差,2224C仔鱼开口成活率极低,33C以上仔鱼活动不正常。稚鱼期的适温范围略宽。防止日夜水温的剧变。培育环境安静,水质清新,微流水,最好是持续供应经过滤的海水。2酸碱度:pH7.88.8o3. 溶解氧:要求育苗池保持溶氧量在5m

3、g/L以上。4. 氨氮:育苗中,氨氮含量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水质指标,一般要求不超过0.7mg/L。氨氮含量达到1.2mg/L以上时12cm的仔鱼出现活动不正常现象,这些鱼不能下沉,只在水表层活动。其活动特征是:身体侧向在水面打转,或头部抬起,身体与水面呈45C左右在水面快速窜动,或身体纵轴与水面呈45C左右快速仰游等,数小时后即发现池底有死鱼。经大量换水后,氨氮含量降到0.3mg/L以下才得到缓解。5. 光照:育苗池水表面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适宜。光照低于5000lx时,仔鱼发育缓慢,开口摄食困难;光照太强,育苗池中藻类生长极快,对鱼苗生长不利,

4、特别是在仔鱼开口后的一个星期内容易发生气泡病,造成仔鱼大规模死亡。6. 盐度:点带石斑鱼产卵、孵化用水盐度为3033%o时孵化率较高,盐度降低则孵化率下降。育苗前期用水盐度与孵化用水相同,育苗后期盐度可逐渐降低。(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石斑鱼幼体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开目期(3天)、出芽期(9天)、发翅期(1214天)、开翅期(1424天)、收翅期(2430天)、红头期(3035天)和背带期(3540天)。鱼卵发育经过5次变态,根据温度不同约孵化2240天成石斑白身寸苗。培育为微流水,放养前后,对池(箱)、网具、器具、与运输捕捞设备均加以消毒和定期清洗,以避免病原1孵化池或孵化箱的准备工作(受精卵

5、孵化成鱼花): 进水:彻底冲洗干净池底和四周侧壁。进水可用沙滤系统进水,无条件的就用20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 进水消毒:进水后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亩水面消毒,或者用漂白粉(1包/亩)全池泼洒,开增氧机; 解毒:五天后用解毒超爽(每m3水体用解毒超爽1毫升)解毒及降解重金属; 抽水进经消毒处理过的孵化箱或桶中,每m3水体滴入护苗露0.5毫升; 打开充气石充气(一般可均匀放置9个充气石); 水温23r以上可下卵。先把装有受精卵的包装袋放入孵化箱中,待包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打开包装袋口,向袋内缓慢加水510次,缓缓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箱或池中。一般情况下,每口3mX3mX1.2m的孵化箱可孵化受精

6、卵1公斤左右。 孵化:一般情况下,在水温28C左右,盐度3033%。的海水中,受精卵经过约24小时的孵化就能出膜成仔鱼,此时应及时将气量调小,使孵化箱或池中的水呈微沸腾状态,以防因气量过大损伤仔鱼;孵化过程中注意遮光遮雨。一般在卵质较好的情况下,孵化率在80%左右。仔鱼出膜约48小时,肉眼观察到仔鱼的眼点黑色素和腹部黑色素已经出现。将仔鱼置于玻璃杯中,可见其用吻部有力地碰撞杯壁或杯底。一旦发现仔鱼有摄食动作,就证明仔鱼已经开口,可摄食外源营养物。此时及可打开孵化箱,让鱼苗随水流入育苗池中。2. 育苗池的准备工作(仔鱼培育成鱼种)对育苗池人工清除池底污泥和浒苔等,暴晒710天,然后进水1020厘

7、米,每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全池泼洒。确认池塘中的鱼类、甲壳类全部死亡后,排掉池塘水,大概35天(如果是铺薄膜的池塘,只需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再暴晒7-10天,就可以进水),选择晴天,先用20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2030厘米,用解毒超爽(每m3水体用解毒超爽0.5毫升)兑水泼洒解毒;3小时后按68亩用1包黑金神+2包活菌王(粉剂)+2包藻健康泼洒(三者需提前浸泡1个晚上),目的是分解因消毒杀灭的生物尸体及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抑制青苔或丝状藻的产生。接着把水加到1.3米左右,按2亩.米用绿康露1瓶(或得立康1包)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为了保证仔鱼下池后有适口充足的饵料生物,应把握好育苗池肥水培藻的最好时间

8、,一般应选在受精卵入箱孵化的前12天进行,在使用绿康露或得立康3天后,按23亩.米用1桶六抗培藻膏+1包酵素钙肥+1包特力钙+10斤鳗鱼料(粉)浸泡一个晚上泼洒,培育藻类、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浮游生物。透明度在2040cm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pH7.88.8。(二)鱼苗各阶段饵料及投喂方法孵化后鱼苗体细长,无游泳能力。水温在2529C孵化后25小时开口,72小时卵黄囊已吸收殆尽,此时开始摄食;鱼苗大多聚集在鱼池中上层,且喜欢沿池壁觅食。随着鱼苗的发育必须改变投喂不同的饵料生物,根据从卵黄囊期仔鱼到幼鱼的发育过程中饵料的转换,可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阶段,卵黄囊仔鱼到仔鱼后期:鱼苗由内源性

9、营养转换为外源性营养,一般在开口摄食后的23天。此时投喂的外源性营养为小型浮游生物,主要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小型轮虫等,及池塘中培育的藻类。第二阶段,仔鱼后期到稚鱼期:一般在第一阶段后养至20日止。此时鱼苗有延长的一条背鳍棘与左右各一条的腹鳍棘,形如风筝状,俗称发翅仔。摄食由小型浮游动物向大型浮游动物转换,主要饵料有轮虫,约饲养57日后,鱼苗背鳍及左右腹鳍开始延长出长棘,且随时间增加而背鳍、左右腹鳍更加延长,形状类似飞鱼。此时水质控制相当重要,尽量促持水质稳定,水色保持淡绿色为佳。本阶段末期可投喂小型挠足类,卤虫幼体等,约经15日腹鳍长棘收起,25日左右背棘长棘收起,称为“收翅”第三阶段,稚鱼

10、后期至幼鱼期:此时鱼苗已长至2cm3cm。由于其他鳍棘的长出,就显得原先的背鳍与左右腹鳍之长棘“消失”,此时意味着鱼苗即将变态为进入底栖生活的稚鱼期,摄食转向底栖饵料。主要饵料生物有丰年虫、桡足类、糠虾及搅碎的鱼、虾、贝肉糜等,饵料应拌入健长灵(1%)混匀放置30分钟后投喂。更换饵料应注意的事项:每次更换饵料,要有23天的过渡时间,以便多数鱼苗能很好地适应新饵料;更换饵料要适时,太迟影响鱼的生长,太早则由于大部分个体还不能摄食,不仅浪费,还会引起生长不均匀,使个别能摄食较大饵料的个体长得特别快。育苗整个发育过程每3天全池泼洒1次酶解多糖+金肽康(每亩米用酶解多糖250克+金肽康250克加水溶化

11、后全池泼洒),可明显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5天幼鱼8天幼鱼12天幼鱼(四)育苗期的水质管理每天要勤加巡塘,仔细观察仔、稚鱼活动与生长情况,观测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氨氮、pH等。掌握池塘水质的变化情况,定期添换水,视情况小量多次用新活菌王、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六控底健康来养护水质和底质。平时注意天气变化,泼洒应激宁、粒粒神减少仔鱼应激反应。当仔鱼长到7到10天龄时开始长翅,这时需要补钙,可用离子对钙补充钙质和能量,促进仔鱼的发育成长,尽快长成稚鱼,即“收翅”经常检查池塘水中的生物饵料密度,发现生物饵料密度不足时,可适量补充轮虫与桡足类等天然饵料。1保证育苗池内有充足的天然饵料;育苗后期,

12、注意透明度不宜过高,否则池塘内容易长出丝状藻。因此要留意每天的水质情况,适时追肥或保水。操作方法如下:在仔鱼到稚鱼期:按23亩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1瓶新活菌王+2斤鳗鱼粉(或料)浸泡一个晚上于第二天上午泼洒;稚鱼期到幼鱼期:按23亩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3包活菌王(粉剂)+2斤鳗鱼粉(或料)浸泡一个晚上于第二天上午泼洒。2. 加水或排水一般情况是,仔鱼在12日龄以前不换水,之后可以根据水色和鱼苗的生长情况适当换水或加水,一般以加水为主。注入新水时,进水口套有筛绢网,网目从鱼苗早期的200目,逐步向120目过度,以便随进水带入部分生物饵料。3. 定期用解毒超爽泼洒,解毒净化

13、水质;随着投料量的增加及有机污染物的增多,定期使用活菌王(粉剂)或灵活100泼洒,分解有机物及有机污染物,防止底质恶化及抑制丝状藻的滋生。4. 在育苗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处理方法: “倒藻”的处理:防应激:按23亩用高稳C1包+应激宁1包+降解灵2包泼洒,早晚各用一次。肥水培藻:先用解毒超爽(1瓶3亩)泼洒;三小时后按23亩用酵素钙肥+活菌王(粉剂)或新活菌王+六抗培藻膏+鳗鱼粉(或料)肥水。 丝状藻或青苔的处理:按45亩及时1用1包黑金神配合2包活菌王(或灵活100)+2包藻健康浸泡3小时后泼洒,酌情隔天可再用一次,抑制丝状藻或青苔的生长。 水体的表面张力过大:及时按2亩用降解灵和粒粒神各

14、1包混合泼洒,降低水体的表面张力。(五)日常管理要点1. 一般情况下,池塘中都会有部分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等饵料生物供仔鱼摄食。当饵料生物不足时,需从其他饵料培育池中捞取饵料生物或购买补充至育苗池,保持池塘的饵料生物充足。每天检查饵料密度23次,投饵量以鱼达到饱食为度。投喂顺序为:仔鱼下塘至10天内,以投喂轮虫为主;仔鱼下塘715天内,投喂桡足类为主;仔鱼下塘1220天内,以投喂桡足类成体为主;仔鱼下塘2030天内,以投喂大型桡足类与丰年虫幼体为主(丰年虫幼体应经过营养强化,且不可单独长时间投喂);仔鱼下塘30天至出苗,可投喂丰年虫成体或虾苗,并可开始驯食鱼糜。2. 轮虫可用200目滤网捞取,

15、投喂前再用100目滤网滤除较大型的饵料生物;桡足类幼体可用120150目滤网捞取;桡足类可用80100目滤网捞取;饵料生物必须用清洁海水洗干净并用活性蒜宝浸泡后投喂。3. 仔鱼下塘后期至幼鱼阶段,每23天用1次离子对钙、特力钙或卓越钙泼洒,以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钙质,满足仔鱼变态的需要,提高育苗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4防、抗应激:仔鱼下塘后,每天按2亩用高稳C1包+应激宁1包混合泼洒;天气突变、天气变化前后、温差大、雨天、雷雨天等情况,要及时做好鱼苗的防、抗应激工作。 防止应激“倒藻”在预知天气变化之前23天进行追肥和培藻:按34亩1瓶新活菌王(或2包粉剂活菌王)+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浸泡3小时泼洒,增强藻相抗应激能力。 防止鱼苗应激:每天按2亩1用应激宁1包+高稳C1包+降解灵1包泼洒,早晚各1次。 增强抵抗力:用酶解多糖或金肽康(1包1亩)泼洒,增加鱼苗的体力和免疫力。5高温天气:按2亩用葡萄糖2斤+高稳C1包+降解灵1包泼洒,一天2次,让鱼苗安全度过高温天气。6在育苗过程中,每23天用酶解多糖或金肽康(1包1亩)泼洒,可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及提高育苗成功率。(六)石斑鱼苗培育三道大关:是三道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的大关,尤其要引起重视。第一道大关(开口过料关):在410日龄,这期间的成活率很低。有记载,孵化7d,石斑鱼仔鱼存活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