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09083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复习提纲、单项选择题1、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A )、胃痞、胆胀、外邪内陷,阻塞气机、湿盛脾虚,气机阻滞A、心痛BC、胁痛DE、腹痛2、痞满的基本病机是( E )A、食滞肠胃,痞塞不通BC、肝气郁滞,横逆犯脾DE、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 B )A、外邪侵袭B 、湿邪困脾C、饮食不节D 、情志失调E、病后体虚4、高某,男, 36 岁,平素嗜酒,今晨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渴,渴喜冷饮,舌苔黄,脉滑数,治疗最佳方为(B )A、丁香柿蒂汤B、竹叶石膏汤C、五磨饮子D、旋覆代赭汤E、以上皆不是5、呃逆的病理主要是( A)A、胃失

2、和降,气逆于上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C、阳明腑实,气不顺行D、肝气逆乘犯胃E、耗伤中气,胃失和降6、大腹痛者,多属( C)A、厥阴肝经病证B、膀胱病证C、脾胃病证D、虫病E、肠痈7、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E)A、食滞肠胃B、脾胃虚弱C、肾阳虚衰D 、感受外邪E、脾虚湿盛8、痢下白多赤少一般多重用( A ) A、温药B 、寒药C、气分药D 、血分药E、补药9、治疗痢疾各型的首选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湿热痢用芍药汤B 、寒湿痢用真人养脏汤C、疫毒痢用白头翁汤D 、休息痢用连理汤E、阴虚痢用驻车丸10、大便干,小便清长, 面色晃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舌淡苔白,脉沉迟 此属(

3、E )A、气秘B 、冷秘C、气虚秘D 、血虚秘E、阳虚秘11、哮病发作的病理关键在于( C ) A、痰阻气闭B 、肺失宣降C、伏痰D 、肺气不清E、肺气虚寒12、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的表现( B )A、呼吸深长B、深吸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1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A )A、痰热壅盛C、血脉瘀滞E、气滞血瘀14、肺痨的四大主症是(B、热伤血脉D、热壅血瘀B )A、咳嗽、胸痛、发热、汗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D 、咳嗽、神疲、心悸、盗汗D )、礞石滚痰丸、涤痰汤B )、归脾汤D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C、咳嗽、消瘦、低热、自汗E、干咳、气促、潮热、胸痛15、肺

4、胀痰蒙神窍证,其治疗方宜选(A、苏合香丸BC、指迷茯苓丸DE、顺气导痰汤16、心悸心血不足证的代表方是(A、安神定志丸BC、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E、黄连温胆汤17、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证属( D)、寒凝心脉A、痰浊痹阻BC、气滞心胸D、瘀血痹阻E、心阳不振18、痴呆的基本病机为(E )A、心气虚衰,心血不足B、以虚为本,虚实夹杂C、气机不畅,血行瘀滞D、肾精亏损,痰蒙清窍E、髓海不足,神机失用19、患者,女性, 29 岁,近半年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

5、细数。其辨证为( D )、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肝、脾、肝、胆A、肝火扰心证BC、心脾两虚证DE、心胆气虚证20、癫狂的病位主要在( A )A、心、肝BC、脾、肾DE、心、肾21、痫病反复发作日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证型为(A、气血亏虚证C、脾胃虚弱证E、心肾亏虚证DBD)、心气不足证、心脾两虚证22、胁痛的基本病机是( D)A、气滞血瘀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D、肝络失和E、以上都不是23、黄疸的辨证要点是( A)A、以阴阳为纲B、区别湿重与热重C、区别热重与寒重D、区分疫毒之盛衰E、以虚实为纲24、下列哪项不是聚证的特征( E)A、结块无形

6、B、包块聚散无常C、痛无定处D、病在气分E、是为脏病25、实脾饮主要用于鼓胀之(E)A、气滞湿阻证B、水热蕴结证C、水湿困脾证D、阳虚水盛证E、阴虚水停证26、头痛如裹,胸闷纳呆,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疗方剂首 选( C )A、芎芷石膏汤B、通窍活血汤C、羌活胜湿汤D、川芎茶调散E、大补元煎27、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证(E )A、头痛B、面赤C、烦躁D、口苦E、呕吐28、中风风痰入络证的主方为( CA、真方白丸子BC、天麻钩藤饮DE、独活寄生汤29、临床最常见的疟疾是( C )A、正疟BC、寒疟D)、小续命汤、镇肝熄风汤、温疟、瘴疟E、劳疟30、首先指出噎膈病的基本病理

7、为“脘管狭窄”者是(A )A、叶天士B、徐灵胎C、张景岳D、王清任E、朱丹溪31、风水相搏证水肿的代表方是( C )A. 五皮散B.越婢加术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胃苓汤32、 患者全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 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此属水肿何型 ( D )A.风水相搏C.水湿浸渍33、劳淋的代表方是A.补中益气丸C.左归丸B.湿毒浸淫D.湿热壅盛( D )B.右归丸D.无比山药丸34、遗精初始,以何种类型为多( C )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热证35、刘某,男, 42 岁,近日感阳事不举,精神不振,夜寐不安,胃纳不佳,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腻,脉细。治

8、疗最佳选方 ( B )A.补中益气汤C.健脾丸B.归脾汤D.六君子汤36、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C )A.热郁B.血郁C.痰郁D.气郁37、痰气郁结型郁证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D )A.咽中不适B.如物梗塞C.吞咽困难D.咯之不出38、支饮是指饮邪留于(C )A.胃肠B.胁下C.肢体D.胸肺39、吐血时紧急治疗措施是(D )A.固脱B.活瘀C.补虚D.止血40、自汗,盗汗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D)A.阴阳失调,腠理不固B.卫外失固,腠理疏松C.邪热交蒸,湿热熏蒸D.阴虚火旺,逼汗外泄41、下消最显著的特征是(D )A.多食而瘦B.渴而多饮C.尿有甜味D.尿多而混浊如膏42、发热

9、而欲近衣,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辨证应属( B )A.阴虚发热证B.阳虚发热证C.气虚发热证D.血虚发热证43、劳淋的代表方是( D )A. 补中益气丸B.右归丸C.左归丸D.无比山药丸44、患者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 便血,尿血,或有发热, 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选何方( B )A. 茜根散B.十灰散C.小蓟饮子D.地榆散 45、不属于癃闭临床特征的是( C )A排尿困难排尿疼痛D 排尿次数可增多或减少C每日总尿量减少46、痉证之邪壅经络,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可选用A. 麻黄汤B.桂枝汤C

10、. 葛根汤D.荆防败毒散47、颤证各证型,均可适当配伍下列何种药物48、49、50、52、53、A.化瘀药B.祛痰药C.熄风药D.滋阴药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A.宣痹达经汤( C )B.乌头汤C.薏苡仁汤D.防风汤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A.阴虚内伤发热C.阴虚咳嗽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A.金匮肾气丸C.右归丸阳水的常用治法有 (A.发汗C.攻逐E.温阳诊断是 ( BB.肺热津伤痿证D.燥热咳嗽热淋在临床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A.八正散C.黄连解毒汤E.银翘散尿中带血的病证有 ( AA.尿血C.湿热水肿E.膏淋心烦口渴,)B.济生肾气丸D.大补元煎B.利

11、尿D.健脾B.小柴胡汤D.五味消毒饮B.血淋D.石淋咳呛少痰,54、治疗郁证的柴胡疏肝散是由四逆散加何药组成(D )B.川芎A.郁金C.当归D.香附E.陈皮55、汗证属肺卫不固者其主证有(A )A.汗出恶风B.寒热往来C.半身或局部出汗D .苔薄白,脉细弱E.面色少华56、胃热壅盛型吐血的主证有(C )A.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B.口臭便秘C.心烦易怒D.大便色黑E.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7、情志过极,肝火内盛,常导致的血证有(C )A咳血B衄血C吐血D便血E尿血58、对郁证实证的治疗,常采用的治法有 ( A )A理气B活血C降火D祛痰E化湿59、颤证的病理因素为(D)A.风B.虚C.火

12、D.痰E.瘀60、痹在下肢,可选用(C)A.独活B.桂枝C.川牛膝D.木瓜E.羌活填空题1、呕吐的治疗以 和胃降逆为原则。2、噎膈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脘管 狭窄,而形成狭窄的病机是 气 、痰 、 淤 三者交结,阻隔食道、胃口,造成上下隔塞不通。3、泄泻的治疗大法为 运脾化湿 。4、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 表现为 初期 、 成痈期 、 溃浓期 、 恢复期 不同阶段。5、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喘病位在 肺 ,虚喘责之 肺、脾 、 两脏。6、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7、癫狂的病理因素以气、痰、火、瘀为主,且多以气郁 为先。8 厥证的主要病机 气机突然 逆乱,升降乖气血阴阳不相顺接9、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