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8874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前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北师大版位置与顺序单元组织方式R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前后第 5.1(P62-63)2上下第 5.2(P64-65)3左右第 5.3(P66-67)4教室第 5.4(P68-69)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一学段要求

2、用两种方法定性地刻画物体的位置:一种是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另一种是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位置与顺序”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单元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

3、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二是使学生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材分析1. 知识网络 2.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位置与顺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前后、上下、左右实际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型”,“空间定位”既实用又很有研究价值,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打下基础,使学生感到这类问题既有“数学味”,又感到简单易学。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

4、、上下、左右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建立更多的要靠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获得。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生活经验,这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由于本单元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系密切,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动参与,乐于表达与表现的欲望。老师要充分利用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的。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比赛、排队的次序、动物在树上的位置、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物品的摆放等引入教学, 引导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

5、知、猜测,感受“前后、上下,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学生亲身经历物体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已基本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话说不清楚”,回答问题往往重复,缺乏新的想法,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 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

6、教学活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借助自己熟悉的肢体动作,利用经验叙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 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辨别位置关系。 通过圈一圈、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巩固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 的理解和表述。 3.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借助生活经验认识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序数(数学模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 4. 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能正确的识

7、别物体间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数学的乐趣。 5. 在作业评讲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及讲评,根据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学生做作业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有的放矢地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按照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此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

8、础性作业”(面向全体,每生必做),“自主性作 业”(满足需求,自主选做)和“发展性作业”(激发思维,发展个性)。作业设置以图文结合,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精准辅导,靶向跟进为目的,有解难答疑、有堵漏补差、有拓展提高,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信心和希望。同时在作业设置中注重跨学科、跨单元和创意作业的设计。 1. 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 1-2 题,要求全体学生必做。 2. 自主性作业:尊重差异,多种选择,关注学情,让弱势学生有可行性作业。 3. 发展性作业: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提高自我的机会。 4. 跨学科作业设计:注重与语文、体育、美术等相关学科相融合

9、,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学科界限,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多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5. 跨单元作业设计:注重知识的相互联系与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6. 创意作业设计:蕴含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走出课堂,带着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综合判断事物的能力。 (二)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为主要评价方式。

10、(1) 学生自评: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展示全班同学的作业,让学生直观对比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给自己获得的星星数涂上颜色。 (2) 生生互评:学生展示作业完成情况,由学生点评其他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确定等级,按等级给相应星星数量涂上颜色。 (3) 师生共评:老师帮助学生指出重难点,先引导学生点评,再由老师综合评价。 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5.1前后)课题: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后时间:10 分钟 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 评价 一、填“前”“后”。(2 分钟)(必做题)春天来了,小动物们排队去郊游。 1. 小猪走在最( )面,小牛走在最( )面。 2. 小兔走在小鸟的( )面,在小狗的( )面。 3. 小

11、鸟的( )面是小兔,( )面是小牛。 4. 小牛的前面有( )只小动物,小鸟排第( )。 学生 互评 二、从下列两题中选一道你喜欢的题目解答,或两题都选。(自主选做题)(3 分钟)1. 比一比。 (1) 共有( )名小朋友参加赛跑。(2)强强是第 1 名 ,( )是第 5 名。 (3)( )是第 2 名,紧跟在他后面的是( ),是第( ) 名 。 (4) 华华跑在( )的前面,是第( )名,他的前面有( )位小朋友。 学生 自评 2.请你用“前、后”说一说你座位的前面或后面分别是谁。 比如:小红的前面是小刚,小刚在小红的后面等。 三、 争当小裁判。(5 分钟)(我最棒)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12、 这是我们学校四位同学跑步比赛时抓拍的三张照片,请仔细观察,第一名是( )号同学,第二名是( )号同学,第三名是( )号同学,第四名是( )号同学。 师生 共评 评价标准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获得星星的个数不同,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 优秀作业标准:符合作业总的规范要求,符合作业格式规范要求,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率 90%以上(含 90%),获 5 颗星。 2. 良好作业标准:符合作业总的规范要求,基本符合作业格式规范要求, 作业的正确率 75%-90%(含 75%,不含 90%,),获 4 颗星。 3. 及格作业标准:基本符合作业总的规范要求,基本符合作业格式规范要求,作业的正确率 60

13、%-75%(含 60%,不含 75%),获 2-3 颗星。 4. 不及格作业标准:不符合作业总的规范要求,不符合作业格式规范要求,作业的正确率低于 60%(不含 60%,以下与此相同),获 1 颗星或者不获星。 作业分析 一、填“前”、“后”(基础题)。动物排队时,把面对的方向看作前面,尾巴对的方向看作后面,由此判断图中小猪排在最前面,它的后面依次是小狗、小兔、小鸟和小牛。学生找出最前和最后,再根据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找出其他动物相应的位置。 二、自主题选做题。1. 通过数数,学生知道共有 5 名小朋友在赛跑,小朋友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由强强是第 1 名可知力力是第 5 名。刚刚是

14、第 2 名,紧跟在他后面的是丁丁,是第 3 名。华华跑在力力的前面,是第 4 名,他的前面有 3 位小朋友。 2. 要求意思表达清楚,合理即可。 三、争当小裁判(发展题)。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图片,由图一知道 3 号同学在 4 号同学的前面,图二 4 号同学在 1 号同学的前面,图三 2 号同学在 3 号同学的前面,判断出第一名是 2 号同学,第二名是 3 号同学,第三名是 4 号同学,第四名是1 号同学。 设计意图 一、填“前”“后”(基础题)。此题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情境图的观察中,让学生直观体会前后顺序是一个相对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前后”的位置顺序,

15、初步培养空间观念。通过第 4 小题小牛的前面有( )只小动物, 小鸟排第( )。把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中的基数与序数应用到本单元,使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选做题。1. 比一比,此题是跨单元作业,运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解决此题。学生先通过有序的数数,再用基数表示图中小朋友的个数,最后把小朋友的跑步名次排列出来,使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题目把日常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利用学生喜爱的儿童赛跑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理解题意,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说一说,此题属于跨学科作业,与语文学科知识相融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座位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