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8729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诵读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也去体验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夜宴”诗情。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请大家听朗读录音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3、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跟同学讨论解决通假字:序天伦之乐

2、事(序,通“叙”)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4、文言句式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5、文中典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三、赏析课文1、解题: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题目信息: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文体: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2、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写作角度分析)为什么宴游?(原因)这是

3、一群怎样的人物?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事件)宴会气氛如何?(过程)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情感)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既然光阴易逝,人

4、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层进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强调应该夜宴。“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名句赏析。对仗句式、拟人手法。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弥漫在袅袅轻烟中,分外迷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用谢灵运自比不过是

5、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宴会气氛如何?有哪些可乐之事?“叙天伦之乐事”。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一乐

6、:春景秀美,风光旖旎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四、拓展探究:从情感表达和写法特点角度,比较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异同。相同点:(1)文体相同序文。(2)同是记叙春日宴饮、欣赏自然风光之乐(3)同是抒发关于自然人生的感慨不同点:(1)格调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2)写法不同:兰亭集序由景生情,感情由“乐”而“痛”进而“悲”;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由情及景,由迷惘转而珍惜时光,积极进取。(3)思想情感不同:王羲之感慨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李白则豁达、乐观,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五、课堂小结,读背课文六、完成课后练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