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8621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朝繁荣文化的启示金女院 胡晓06090319中国是一个很有历史特色的国家。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无时无刻不为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辽阔无边的中华文化惊叹不已。然而自从我们接触历史,我 们就知道,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强盛开放的唐朝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借 鉴与启示。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 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 解密唐朝文化繁荣基因,我们不难发现,其间政府的引导功不可没。1. 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佛教、道教与儒学,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 南

2、北朝时期,释、道、儒三教为了维护各自的地位,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 到了唐朝,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使这 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唐王朝对释、道、儒三教并尊的做法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观为基准、 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具的统治思想体系,大大巩固了帝国基业,而且也促 进了三者间的相互吸收,不断完善。佛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成熟,进而成为 中国式宗教的。2. 锐意经籍,大兴文治,“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贞观初期,天下初安,太宗励精图治。他深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而 人才又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准。他采纳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锐意经籍,大 兴文治,“解

3、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唐太宗重视文教、修文兴学的事迹给后世开了个好头,以后的高宗、武后、 玄宗也都代代相传,使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这不仅给帝国培养了大批栋 梁之才,成为唐王朝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惠及友邦,给周边国家及部族 培育了许多英才,促进了那里社会的发展。3. 规定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赋,更加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唐代文学,诗赋散文,传奇小说,千姿百态,盛极一时。尤其唐朝的诗歌, 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气势恢宏,流传千古,深受珍爱。是唐文化中芬芳的奇葩,璀灿的明珠,是冠绝古今的诗歌高峰,也是唐朝留给后世的宝贵财 富。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在于它

4、植根于盛唐这片沃土之中。国家的统一与 强大,社会的安定与宽松,新兴中小地主势力的崛起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使文人、 学子充满自信、理想与追求,给他们抒发情怀,表达思想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 间。其次,与唐朝皇帝的爱好与提倡有很大关系。唐太宗不仅擅长政治,而且喜 好文学。处理国事之暇,常与大臣赋诗唱和,清人编辑的全唐诗、全唐文 里收有他的许多诗赋。继太宗之后,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也都大力倡导文学。 特别到后来,规定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赋,更加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刺激并影响 了文学创作。然而科场里那种规定过死的考试方式,往往使举子们的才智不能得 到充分发挥。4. 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唐

5、朝对外奉行开放政策,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对内则实行 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归附的民族聚居地区,采取怀柔做法,设立856个自治性较 强的羁縻州、县。唐太宗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各族人民,他曾讲过:“自古 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为此,他通过和亲与吐蕃、吐谷浑等民族 发展关系,加强团结;通过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廷做官,在军队带兵,表示对 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太宗以后的继位者也都沿袭这些做法,这对中外文化交流, 胡汉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 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 “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王朝 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 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 之上的。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要想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使整个国家 先强大起来。除此之外,我们要重视文化教育,增长义务教育年限,多多开展民 族文化宣传活动;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要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能够永远屹立在世界 文化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