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130843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庆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 )A.皇权至上B.分封天下C.以德治国D.休养生息2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这说明古代甘肃( )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

2、貌3北宋的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这反映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明清的这些措施( )A.维护了国家统一B.削弱了地方权力C.抵御了外敌入侵D.加强了君主专制5下面是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会议的旧址。这次会议(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6“硝烟弥漫战旗

3、翻,雄兵百万夺雄关。屯兵那惧徐州险,横扫敌军凯歌还。”根据诗句判断,该诗作歌颂的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南京解放72024年1月31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提道:过去一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中国一中亚举行首次峰会;中方积极促成沙特伊朗复交。这说明我国( )A.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B.践行着不结盟外交政策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坚8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代民主与法制成就简表。图中“_”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共和国东罗马帝国_伯里克利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A.新法典B.

4、汉谟拉比法典C.法学汇纂D.法理概要9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已基本上达到一战前水平,财政预算抹去了赤字,工人的实际工资已达到了战前水平的134%,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欢迎C.逐步消灭了贫富分化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0下面是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第一章 丘吉尔和他的“铁幕演说”第二章 对“自由国家”和“集权政体”的划分第三章 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景第六章 马歇尔:援助就是控制第七章 “柏林墙的哭泣”A.联合与一体:走向舞台中央的欧洲B

5、.和平与发展:脆弱的联盟C.发展与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D.遏制与共存:冷战启示录二、材料题11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之路,是文明对话之路。在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有民族的大迁徙,物种的大交换,产品的大流通,技术的大转移,宗教的大传播,艺术的大交流,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丰富多彩的文化大戏。摘编自任大援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与传承的乐章读丝绸之路文明史材料二:日本人在考察完毕后深受震撼,之后由官方政府出面支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又学着欧美国家进行了原始资本积累。日本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奔跑加速又跳跃着走上

6、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又伴有浓厚的封建性与侵略扩张性,不仅奠定了此后日本近现代发展的基础,更影响了世界格局。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摘编自人民网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三例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对话的史实例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进行的向欧美国家学习的改革的名称。分析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历史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7、”的史实。(答出两例即可)12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强行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一些中国先进分子特别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之精神,先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文化”“革命”等,以救亡图强,这为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起到思想启蒙、改革试错和实践探索作用。摘编自汤建军洋务、维新、革命三派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及其历史启示材料二:英国作为近代世界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实际上早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前,其强大的国家实力就已经不断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体系的建立,社会

8、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大量的早期资本积累,促成了国家传统的社会分层。也正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才会使得英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超越了其他国家,为新一代的殖民大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秘诀是什么?首先,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和“关键一招”。其次,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再次,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四,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

9、荣也需要中国”。第五,我们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摘编自张燕生改革开放45年,“中国奇迹”的秘诀是什么(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答出三点即可)(2)依据材料二,归纳推动英国超越其他国家的因素。(答出三点即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秘诀。13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秦朝时期,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两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

10、”“会子”。材料二:西方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最初受到的直接刺激来自东方的富庶。欧洲商品成本高,在东方市场没有竞争力,当时唯一能进入东方市场的商品就是金银,由此激发了欧洲占有美洲金银的欲望。欧洲占有美洲白银,换取亚洲的商品。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材料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促进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稳定,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以及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的突出作用。摘编自屈满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1)依据材

11、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答出三点即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黄金热掀起的殖民探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三、论述题14杰出历史人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请参照示例,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人物,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可)人物:左宗棠张之洞陈独秀赵登禹袁隆平李大钊王进喜钱学森示例分类主题民族英雄作答区分类主题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该

12、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分封天下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以德治国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可知,炳灵寺石窟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继承了印度键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炳灵寺石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排除C项;材料

13、没有体现炳灵寺石窟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A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官和武官地位的比较,故A错误;B.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但“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C.题干中“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出身的宰相”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C正确;D.题干中没有涉及科举制度对读书风气的影响,故D错误。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加强了君主专制,与维护国家统一无关,故A错误;B.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

14、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加强了君主专制,与削弱地方权力无关,故B错误;C.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加强了君主专制,与抵御外敌入侵无关,故C错误;D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会议的旧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

15、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故C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淮海战役的相关知识。A辽沈战役是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解放了东北全境。与题干中的“徐州”无关,故A错误;B.平津战役是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的指挥下,解放了华北全境。与题干中的“徐州”无关,故B错误;C.淮海战役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