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0796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3.3.2乙酸》同步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醋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B. 冰醋酸是无水乙酸,不是乙酸的水溶液C. 醋酸能跟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QD. 在发生酯化反应时,醋酸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答案: D点拨:酯化反应中羧基“脱羟基”,醇中羟基“脱氢”,故选D。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羧基是乙酸的官能团,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B. 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 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 乙酸乙酯是密度比水小的、无色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有果香味的油状液体

2、答案: C点拨: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3. 酯化反应属于 ()A. 中和反应B.不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取代反应答案: D点拨:只有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方可确定D为正确答案。4. (2018 浙江东阳高一二次诊断)等物质的量下列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 乙醛B.乙醇C.乙酸D.甲酸甲酯答案: B( 如图 ) ,5. (2018 浙江东阳高一二次诊断 )有机物X,经过下列化学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 C2H5OHB. C2H4C. CH3CHOD. CH3COOH答案: C6. 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

3、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 性质是 ()A. 与氢氧化钠反应B. 与稀硫酸反应C. 发生酯化反应D. 使紫色石蕊试溶变红答案: B点拨:该物为乙酸(CH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能与NaOH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与稀HzSQ不反应。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 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zHs、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 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 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答案: D点拨: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A正确。乙醇和乙酸的分子间都存在氢键,致使它们的沸点和

4、熔点都比 Gf和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B正确。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燃烧等,C正确。酯化反应是指醇羟基与羧基之间的脱水反应,而皂化反应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二者发生的条 件也不同,不是互为可逆反应,D错误。8.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12,气液分离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除去CO中少量的SO: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B.C.D.答案: B点拨:不仅又混进 C12,而且乙烷也可能与 C12反应。CO2也可能溶于饱和 N

5、qCO溶液。9.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B.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C. 实验时加热试管 a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并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D. 试管b中饱和Na2CO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答案: A点拨:A项中,浓硫酸和其他液体混合时, 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密度比它小的溶液中;应先向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B项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乙醇蒸气和乙酸蒸气会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若导气管下

6、端管口浸入液面,会发生倒吸现象;C项中,因常温下酯化反应速率较慢,故采取加热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反应体系,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D项中,乙酸和乙醇能溶于NaaCO溶液中。10 . (2018 高考山东卷)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C. 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反应生成1 mol H 2D.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意在考查发生对常见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

7、团,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羟基不能与 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Na反应,故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 mol H 2,C项错误;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写为或,即二者为同一物质,D项错误。规律总结:羟基氢的活泼性: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结构CHCOOHH OHC2H5OH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HC2H5遇石蕊试液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变浅红与Na反应反应反应反应与 NCO反应NazCO水解不反应反应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CHCOOIH H2CO H2O GHsOH二、非选择题11. (2018 锦州高一检测)巴

8、豆酸的结构简式为 CH CH=C COOH试回答: 巴豆酸的分子中含有 和两种官能团(写名称)。(2) 巴豆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巴豆酸(选填“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4) 巴豆酸跟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碳碳双键 羧基(2) 2CH 3 CH=CCOOK 2Na2CH3 CH=C COONK H2 f(3) 能浓硫酸(4) CH 3 CH=C COOK CHCHOH CH CH=C COOC2CH+ H2O点拨:由巴豆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巴豆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两种官能团,能使溴水褪色,能与金 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9、。12 .观察下图中物质分子的比例模型及其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 A是乙醇,则 B的名称是 , C的结构简式是 (2) 上图所示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是(3) 反应物中只有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是180,生成物中含这种氧原子的物质是(写物质名称)。(4) 在B的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共有 个。答案:(1)乙酸(或醋酸或冰醋酸)CHC00C2CH(2) 加热(或厶)(3)乙酸乙酯 (4)4点拨:(1)已知A是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比较观察得出B是乙酸,D是水。然后就应想到 C是乙酸乙酯。(2) 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和加热。(3) 在这样的酯化反应中,醇分子里断裂的化学键是0 H键

10、,贝U 180应在乙酸乙酯分子中。(4) 乙酸分子里的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都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13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实验步骤】(1) 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

11、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2)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qCO溶液;(4) 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5) 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问题讨论】a. 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b. 写出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c. 试管中饱和 Na2C0溶液的作用是 (填“能”或“不能”)换成 Na0H溶液,原因为d. 从试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装置设计】乙能防止倒吸【问题讨论】a.装置的气密性浓 H2SQb. CHC00KC2IHOH CHC002H + H20c. 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析出不能 若用NaOH溶液,则NaOH会中和CHC00!而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又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d. 分液点拨:根据甲、乙装置的差别及丙的改进装置便知应选择乙装置,这样可防止倒吸,这也是改进后干燥管 的作用之一。由于乙醇与乙酸均易挥发,因此制取的乙酸乙酯中会混有这两种物质,可用饱和Na2CO3 溶液除去乙醇和乙酸,同时还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但若用NaOH溶液,NaOH会中和CHCOOH而使乙酸乙酯又全部水解掉,故不能用NaOH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