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7876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草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草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草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草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文章记叙的是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出访内蒙古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漂亮景色,以与蒙古人民的热忱好客、能歌善舞。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意,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但学生对草原的景色和生活了解不多,教学时须要借助视频和图文资料丰富学生的相识。教学目标:1. 相识本课“渲、勒”等6个字,正确认读“渲染、勾画、翠色欲流”等14个词语,学写“羞、涯”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揣摩美丽的语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酷爱草原的情感。 4.学会借助注释、查字典与联系

2、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学习“动作传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教学难点:学习“动作传情”的写作方法。 课前打算:(1)老师:多媒体课件、预习卡、锡林郭勒大草原塞北草原阅读纸(2)学生:仔细预习课文,做到读通课文,认读字词,尝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MP3,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简介草原,了解作者 1.引导生沟通: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憧憬和憧憬。2.导入课题:今日,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板书课题:草原齐读课题。指导读美 3.了解 老舍是一位大作家,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学生

3、沟通,老师出示课件补充,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带着你对课文和作者的了解,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2.词语认读:大屏幕出示四组词语:“空气清爽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拨转马头、群马奔驰、襟飘带舞”“渲染 勾画” “好客、好像、同行” “鄂温克 陈巴尔虎旗”(1)同桌练习读,遇到不会的相互请教一下。(2)检查认读第一组第一行都是描写草原美景的,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齐读其次行都是描写草原人民欢迎远客的,谁来读?指名读、齐读其次组指名读后沟通渲染与勾画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画加深了解。出示课文下的注释,小结:联系生活、

4、借助课下注释都是我们学习词语的好方法。第三组这是一组多音字,重点带领学生区分同行和同行,同字不同音意思更不同。第四组借助字典中旗的说明理解两个地名。2. 检查6个生字的认读,强化读音。屏幕出示:渲 勒 骏 鄂 稍 蹈 学生组词领读,跟读3. 学习字:羞 偏 涯(1)引导:仔细视察,这三个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沟通出示协助线,引导:都有半包围的部分,横画比较多间距要相等。(2)范写“羞”,边写边讲写字顺口溜:点撇小小起笔高,横画比较多,间距要相等,长短不一更好看,撇画伸展留空位,丑字扁扁宽又宽,横画拉长才好看。(3)学生仿写,巡察。提示留意坐姿和执笔姿态。(4)讲评(5)修改 4.整体感知,理清脉

5、络(1)提问:这篇文章特别美丽,每个自然段就是一幅漂亮的图画,课文都描写了哪些场景?(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词语做小标题归纳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依次把课文划分为风光、迎客、交谈、联欢、话别。(3)引导学生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小结: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三、细读品赏,体验感悟(一)梳理内容1.过渡:课文的最终,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屏幕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2.指导朗读:作者以这句诗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内心剧烈的感受,谁再来读,3.引导:何忍别,作者为什么不想离开?学生沟通。快速阅读课文,哪几部分写了

6、蒙汉情深?4.学生沟通,老师小结:课文二至五自然段都写了“蒙汉情深”(二)体会“蒙汉情深”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洁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2.学生默读、批注3.集中沟通(1)“飞”字学生沟通:蒙古人来迎接我们。屏幕相机出示: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匹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谁能结合关键词详细地来谈一谈?学生沟通:“群马奔驰” “襟飘带舞”说明马多,马跑得快,心情急迫。比较句子屏幕出示: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跑过来。自己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用

7、“飞”而不用“跑”或“走”呢?学生沟通:飞字速度更快,心情更急迫。小结:通过这个“飞”字,我们仿佛看到了蒙古人民想要早些见到我们的那份急迫的心情,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热忱好客,这个动词用得多么生动形象啊!过渡:不仅蒙古人民的马在飞,我们的车也在飞。一起读屏幕出示: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望见了几座蒙古包。引导:这里的“飞”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沟通:我们的心情也很急迫、着急,很期盼快点去蒙古包。小结:是呀,一个“飞”字,不仅体会到了蒙古人的热忱好客,更感受到了我们的热切期盼,蒙汉人民的心第一次连接了起来。所以动作是能够传情的。我们阅读文章时,也要关注能表达情感的动作。板书:动作传情 指导朗读:用你

8、的朗读感受这份浓浓的情意吧!(读带“飞”字的两句话)过渡:喜迎远客的一个“飞”字精确地传递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则相见、宴会时,又有哪个动作特别打动你呢?(2)“握”字学生沟通:相见时几次握手屏幕相机出示: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动作感受:我能和你握握手吗?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我们初次见面,却因为“握手”这个动作,变得熟识起来,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动作背后的温度啊!再与几位同学握握手。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挚友。引导:再读读这句话,他们的握手,和我刚才的握手,有什么不同?学生沟通:“握手”说明很热忱,“握住不散”说明情

9、意深厚,“握手再握手”说明很友好等。小结:看,动作也是有温度的,就这样被紧握的手迎进了蒙古包,起先了载歌载舞的宴会,你又看到了哪个动作?(3)“握”字学生沟通:宴会时,频繁敬酒屏幕相机出示: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子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引导: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短短的两句话,出现了四个“敬”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沟通:蒙古人民很热忱、很友好、很敬重我们。我们也很敬重他们。小结:蒙汉人民互敬互爱、心心相连啊!指导朗读:这喧闹的场面,这深厚的情意,谁能读出来?四、读写结合,拓展延长1理解诗句意思(1)指导朗读:美妙的时间总是则短暂,要分别了,作者舍得离开吗?引读 屏幕

10、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蒙古人民舍得我们离开吗?引读是呀,此时此刻,难舍难分,读(2)点拨:我们都知道,蒙汉之间语言并不相通,可大家却在依依话别,交谈到夕阳西下都不愿分别,这份情意是怎样传递的呢?(动作)2.读写结合(1)引导:迎客时的飞奔而来,相见时的握住不散,宴会时的相互敬酒,蒙汉情深跃然纸上。你能不能绽开想象,反复用一个动词,想象当时难舍难分的场景写一写,看谁最能表现出蒙古和汉族人民的情深意重。(2)学生仿写,老师巡察。提示学生留意坐姿和写字姿态。(3)集中沟通,结合是否运用了反复的动词,是否表现蒙汉情深来点评。预设:挥手、望着、拉着、哭着等点评:一个“望”字用的多么精确、恰当啊!透过“望”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哪难舍难分的场景,感受到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五、回顾课文,升华情感1.引读:这真是屏幕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2.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六、举荐阅读,拓展延长1举荐阅读:锡林郭勒大草原藏北草原引导:漂亮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课后请大家阅读这两篇小文章,探讨沟通: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写景和记事抒情的?2.课外作业一星: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二星: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三星:学习作者“动作传情”的手法,写写自己与挚友相见的场景。板书设计 (1)风光 (2)迎客 17 草原 (3)交谈 蒙汉情深 (4)联欢 (动作传情) (5)话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