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07752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9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心地区总体规划(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12月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

2、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1 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3、 发展战略规划4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4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4第三节 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5第四节 建设规模9第五节 空间发展战略10第六节 发展策略11第三章 总体布局13第一节 聚落体系规划13第二节 空间结构14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15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19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定位19第二节 产业总体布局21第三节 旅游发展规划22第四节 农业发展与布局25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27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27第二节 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28第三节 内部道路系统规划28第四节 公共交通规划30第五节 交通管理32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33第一节 给水工程33第二节 排水工程34第三节

4、电力工程35第四节 燃气工程36第五节 电信工程36第六节 环卫工程37第七章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39第一节 公共安全规划39第二节 防洪排涝规划40第三节 防震规划40第四节 消防规划41第五节 人防规划42第六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42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44第一节 环境保护规划44第二节 资源循环利用46第九章 生态建设规划48第一节 建设目标48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48第三节 组团*系统规划51第十章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54第十一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57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61第十三章 空间分区管理63第一节 空间管制分区63第二节 “五线”保护与控制引导65第三节 建设强

5、度控制67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68第十五章 数字绿心规划70第十六章 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71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75第十八章 附则80附录81I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为了落实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的规划内容,科学引导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利用与建设,有效发挥生态绿核保护和创新发展窗口的双重作用,大力促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特编制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第二条 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

6、2030年第三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基本为*、株洲和*三市的交汇地区,北至*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柏加镇,南至*县梅林桥镇,共有洞井镇、坪塘镇、暮云镇、跳马乡、柏加镇、仙庾镇、龙头铺镇、云田乡、马家河镇、群丰镇、昭山乡、易家湾镇、荷塘乡、双马镇、易俗河镇、梅林桥镇16个乡镇,1个示范区(九华示范区),清水塘街道办事处、铜塘湾街道办事处、井龙街道办事处、栗雨街道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昭山乡、易家湾镇为全覆盖,其余均为部分覆盖;具体按照1:10000地形图参照现状图明显地物和规划主要交通道路划定。本规划区面积约为522.87km。其中,*305.69km,占58.46%;株

7、洲82.36km,占15.74%;*134.82km,占25.80%。第四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8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0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11*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12*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13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14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湘发201013号)

8、15*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6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7*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8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交通网规划(20092020年)19长株潭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2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22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3生态绿心地区发展与建设专题研究其它主要参考依据如下:24*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5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6*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

9、20年)27*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28株洲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29*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30国家、*省的其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第五条 适用范围在生态绿心地区内从事各项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以及各种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如确有需要修改,必须依法按程序办理。第六条 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是对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严禁下位规划擅自违背和

10、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涉及规划强制性条文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违反本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 发展战略规划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七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指导,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构建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合理地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文化休闲、旅游功能,努力将生态绿心地区建设成为长株潭三市的生态公共客厅和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生态绿心。第八条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主动保护、坚守底线2高端占领、转型提升、创新发展3城乡统筹、共建共享、区域协调4先行先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第九条 战略依据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

11、划(20082020年)2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第二节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第十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样板区、湖湘文化展示区、两型社会创新窗口、城乡统筹试验平台”,最终打造成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2生态建设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格局更加安全、生态服务更加高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3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城乡社会服务设施完善、邻里意识显著增强、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的新型城乡地区。4经济发展目标构建以生态服务产

12、业为主导,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展,现代农业与高端服务业相互支撑,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方式集约,资源利用节约的绿色产业体系。5文化发展目标以湖湘文化为主题,以名人文化、伟人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为载体,通过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融,促进生态绿心地区文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绿心。6城乡统筹目标共建共享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促进城乡融合,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通过生态绿心地区的生态枢纽作用而有机地将长株潭三市融合成为一个生态城市群。第十一条 功能定

13、位生态绿心地区的功能定位为:长株潭公共生态服务客厅、城市群生态空间建设样板、生态资本创新利用示范窗口。第三节 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第十二条 基本农田与林地保护与利用1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创新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2创新利用各类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确保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合理确定城乡土

14、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创新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用地空间管制的引导。3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第十三条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水资源保护地表水资源的保护,以流域综合治理为主,消除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加强河流、湖泊沿岸地区的林草工程建设,强化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绿心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充分利用湿地的生态系统净化水资源、调蓄水资源。2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分配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全面推广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行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水库、山塘的调度,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保障区域用水安全。3湘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依据湘江*综合枢纽工程竣工后水位变化规律,制订湘江岸线总体布局规划,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对沿江岸线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生态岸线,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第十四条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1风景名胜区保护昭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制。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