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07665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1大统一的汉朝知识与才能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根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才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才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才能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互相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

2、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场面。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权利;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为稳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承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获得成功,进一步开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总之,汉武帝在位时

3、,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场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稳固和加强。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_;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承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稳固中央集权。4、实行这一方针的详细措施是什么?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五、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六、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七、作业附:板书设计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场面。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获得成功,进一步开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场面

5、,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稳固和加强。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_;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2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_的根本历史知识,并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p 问题,概括问题才能,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考虑,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

6、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指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展讨论。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一、秦朝_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非常黑暗。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7、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四、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指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_。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3秦王扫六合教学目的1、根底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才能培养:可以通过根底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开展的根本相貌。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

8、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考虑。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于这件事。你_?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讨论:秦朝如何稳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展小组讨论。教学探究:师

9、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展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承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二、文化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

10、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承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以上是秦朝稳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板书设计: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二、秦朝稳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4寻找历

11、史知识与才能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根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才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才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才能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2、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介绍教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

12、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假设教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教师去旅游。【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教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教案5教学目的1、知

13、识与才能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详细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才能。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才能。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的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

14、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回绝说情的小故事,在比照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p 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展推理分析p “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15、?出身卑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那么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讨论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p ,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分析p 武那么天创始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提问学生“假设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