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7523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案例描述】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

2、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三角板一副、活动角两个(其中一个活动角边可伸缩)、画角小练习方格纸每生一张。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副、活动角一个。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出示三角板,你们认识老师手里的东西吗?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三角板呢?找学生上台指给大家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一)找角,指角1(课件出示校园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

3、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2 全班交流指角。3 教师示范指角(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4.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有角,说说你见过那些?小组内互相说说,比比哪组找得多。(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实物,用光标显示角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角。)(二)折角1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2 用正方形纸折角。3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4 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5摸一摸折的角有什么感觉。明确各部分的名称。(三)做角1 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2 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3 玩游

4、戏:变大变小角。4 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5用数字棍摆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6.比哪个角大。7小结:说说通过游戏明白了什么道理?(使学生在游戏中明白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四)画角1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2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3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4展示自己画的角,介绍画角步骤与方法。5小结(出示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判断是不是角。2. 数一数,共有几个角?3比两个角的大小。4.填空。四全课小结: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自由交流。)【案例评析】

5、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 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生活情境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2.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3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数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

6、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4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5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