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7206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案首页2009 年 8 月学科幼儿家庭教育与家年级三年级课题第一讲学前儿童家 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教具多媒体课时分配6课时教 学 目 的1、记忆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2、理解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态度3、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的应用教学重 点难点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的应用课 型新授课教学方 法讲授法案例法课堂讨论视频教学过程:导入课程:一年级学生盼台风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很努力,比我们大人都要辛苦。没有 个孩子是不愿意学好的。但 是不明白的地方就在这里,既然环境也好了,孩子也很努力,大学近年来也一直在扩招, 为什么教育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不断会有问题出现,有孩子杀父母的,有自

2、杀的, 有小小年纪就厌学、失踪的。有 个家长告诉我,台风“麦莎”来了的时候,孩子很高兴,说台风来了真好,可以 不用上学了,台风还来不来啊?这个孩子才一年级,才上了几天学啊!为什么孩子这么小 就不喜欢上学了,其实这不能怪孩子,肯定有客观原因。这段时间的甲流,也让孩子们期盼着放假。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记忆)一、学前儿童家长的身体素养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素养三、学前儿童家长的道德素养四、学前儿童家长的心理素养五、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养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态度(理解)一、家长教养态度的类型及影响二、家长教养态度的调整与纠正第三节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应用)一、学前儿童家长了解、认识孩

3、子的能力二、学前儿童家长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三、学前儿童家长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四、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教学建议:(1)用比较法讲授学前儿童家长的各种教养态度。(2)鼓励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来表现学前儿童家长的各种教养态度。(3)组织学生讨论家长教育素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4)引导学生畅谈家长教育能力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家长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家长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教育好子女以及能否培养子女良好 的心理素质。(1)良好的心境。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 作的效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良好的心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 子女的健康成长。

4、(2)信心和勇气。家长要在客观评价自身素质、家庭条件和子女实际情 况的基础上树立坚实的信心,相信通过自己和孩子的努力,孩子会健康成长, 不断地进步。父母对子女充满信心,子女就能够健康地、全面地成长和发展。(3)理智的宽容。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不急不燥,有条不紊。客 观公正地看待孩子,冷静地处理棘手的问题。(4)恒心和耐心。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事情,家长要有恒心 和耐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还要耐心细致、具体周到。(5)爱心和热心。家长富有爱心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家长充满 热情才能激发起孩子的热情,如对学习的热情、对他人的热情、对集体和国 家的热情.家长必备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心

5、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然而,在我国,人们的心 理问题还远未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家长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正直接影响着家庭 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家长提高心理素质,在 家庭日常生活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至关重 要。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也就是说,家长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哪些内容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 包括以下内容。(一)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情感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 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 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

6、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 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 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 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影 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导致学习不良。也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无限度地流露 自己的爱,或者当着孩子在客人面前无休止地赞扬自己的孩子,甚至夸大 其辞,他们不懂得溺爱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往往是害了孩子。因此,作为 家长,你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 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二)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持性一个好家长做任

7、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 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 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 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 塑性强,自制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响,也易沾染坏的影响,要把他们教育 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作为小学生 的家长,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不 怕反复,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三)不断完善性格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

8、。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 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 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 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拨的精神、 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有一定自身修养的父母都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 量,如集邮、养花、养鱼、下棋、欣赏世界名曲、写字作画、打球等,从而 引导孩子参加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塑造孩子美的心 灵。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强制,而应因势利导, 促进发展。有条件的家庭,可根据孩子的兴趣

9、倾向,陪送孩子参加艺术或体 育专项训练班,使孩子学有所长。孩子喜欢参加的活动,就鼓励他坚持下去, 从中还可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力,但是千万不要逼孩子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活 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五)要自觉减轻心理压力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家长负有责任,这必然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心理 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一方面将促进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如果压力 过重将可能导致家教失误。例如,当你参加家长会,孩子成绩不如别人,不 能为你争气时;当你跟同事、邻居谈论孩子,或带孩子看望亲友感到孩子 比别人差,不能为你争脸时;当你的孩子受到长辈责怪,说你管教不严, 不能为你光宗耀祖时,都会给你心理上带来

10、无形的压力。如果再在虚荣心 的驱使下,将更感到压力沉重,你很可能在这种恨铁不成?quo t;的情况下, 教育子女时情绪急躁,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因此,必须端正 教育思想,从孩子实际出发,自我减轻压力,形成家庭宽容的心理环境,循 循善诱,引导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奋发上进。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父母是幼儿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为 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其中,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 康发育。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 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 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

11、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 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 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因而,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 别意情绪控制,谨防幼儿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好育园专 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 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 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 尽量不在

12、孩子面前吵架动粗。2.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 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 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 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 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 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 表露颓废的情绪。3. 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 孩子年幼不懂事,

13、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 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 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 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 到极大的影响。4. 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 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 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 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 达对事物

14、的看法。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与孩子成长谁更需要接受家庭教育:不是孩子而是父母2005.9.24编者按 第27讲人文大讲堂邀请的是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 云,同时也是浙江哲学社会科普周家庭教育百场讲座的首讲。很久以来,家 庭教育都被认为是各家各户自己的事情,而缺少研究。如今社会在进步,家 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我们真的需要对它作一些研究。我们到底疏忽了什么今天我看到有很多年轻家长来到这里,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样的讲座 一向都是爷爷奶奶更有积极性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讨论家庭教育,年轻 家长更有必要。因为家庭教育早期抓好了,可以事半功倍。这些年,学校的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火,在座的

15、我想也有老师,比较清 楚改革遭遇的阻力。校长和老师们讲得最多的是一一我们的家长逼我们进行 应试教育。学校搞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家长不干,家长说,高考 那把大刀悬在那里呢,让我们怎么办?用苏州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来说,这是全社会教育素养和教育发展的不对 称。每一个家长眼睛盯着清华北大,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很 难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孩子的事实。家长认为 只有应试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所以,现在的学校素质教育、应试 教育一起上。可是,孩子的日子怎么过?他们的感受如何?他们的生命质量 又究竟如何?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到底有没有?家长不到最后时刻是不清醒 的。我常看报纸上说,大考前哪个孩子自杀了,几天前还登了一个自杀了的 硕士生的父母的反思,这确实值得研究。父母已经把孩子培养到了硕士,按 照我们通常的观点来看,孩子都已经成才了,怎么最后的结局会这样?我们 到底疏忽了什么?这个我们应该好好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究竟有哪些自身素养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很多家长不懂。有的家长会说自己的文化低,不会管,那就让别人去管:为了让孩子多 学一点,给孩子请了很多门家教,送到老师家里去,或者索性就让孩子寄宿 在老师家里。但是否家长的文化水平高,就能把孩子教育得好?其实也不是的。在一所大学里有一对教授夫妻,他俩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