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07202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学术界关于企业上市的论著主要是围绕 IPO折价的论述,很少有论文专门对公司上市的原因进行分析,鲜有的一篇论文是Maro PaganoFabio PanettaLuigi Zingales对企业上市原因的论述: 1.融资: 降低资本负债率和财务杠杆比率; 提高信用级别,提高与银行的谈判能力,从而降低贷款成本; 3.股权多元化,家族企业的股权可以退出; 4.股票市场的纪律约束,如恶意收购等将加大管理者的压力; 5.流动性,由于上市公司股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价格高于同类非上市公司; 6.增加投资者的认同,公司在交易所特别是在国际知名交易所上市,能够增强公信力;

2、7.控制权的转移。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原因多是从公司融资角度作财务分析,对治理结构变化的论述也很少,或者就是类同为对“私有化”的分析。 对于产权清晰的私有制企业而言,上市的第一动因是融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上市的主要目的在于借用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国家已经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98年注资2700亿元,1999年剥离 1.4万亿NPL等,但效果都不甚理想,甚至改革当年就出现NPL反弹,财务状况恶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每次改革都不彻底,主要着眼于财务救助,缺乏治理结构的配套改革。吸取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201X年启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

3、行了财务重组与治理结构配套的“四部曲”: 第一步是用原来的资本金核销损失类贷款和其他资产;第二步是按市场价值测算并进一步剥离两家试点银行的不良资产;第三步是用外汇储备进行注资,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第四步是发行上市,变为公众持股公司。 从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角度来看,第一步,国有独资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公司是一个突破性革命和创造。通过设立股份公司,出资人约束基本确立,初步构架起委托代理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第二步,从普通股份制到引入战略投资者又是一个大胆创新。国际知名大商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实际有助于强化国有股东的作用。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行政级别高、管理半径长、机构层级和

4、人员众多,仅靠几个股东通过股权管理进行监督,治理结构难于落到实处,或者委托代理的成本将非常高。根据Ritter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规模大、高成长的企业,由于委托代理成本过大,应该通过公开上市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原因,股份制改造的成果更需要通过公开上市得到巩固和深化。通过第三步公开上市,借用股票市场强有力的市场纪律约束,才能建立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增强银行持续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缺乏信心,普遍认为中国人自己没有整治好国有商业银行的能力,改革必须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机构,或者走东欧的路子,把资不抵债的国有商业

5、银行白送给外资银行。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背水一战,由我们自己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但需要聘用国际的或者外资的会计师、律师、评估机构提供服务,同时需要借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和规则。由国有独资银行改制为股份制银行,再发行上市成为公众持股银行,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变革。 上市推动银行将产权界定清楚,符合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 产权也称财产权或财产权利,它在制度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中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所以它的核心不是个人财产的权利,而是企业财产的权利。股份公司在股票市场公开上市,使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产权交易和产权价格,产权不再只是抽象的范畴。上市推动国有银行将

6、产权界定清楚有三层涵义: 一是明确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产权归属,即明确汇金公司作为国有股出资人代表;二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对其资产的产权进行彻底清楚的界定;三是确定了产权价格。 首先,上市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产权明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产权清晰是基础。过去,财政部的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和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者的身份重叠,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人的权利分散在不同部门,例如,利润分配和预算审批权在财政部,劳动薪酬核定权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管任命权在中组部,财务监督权在审计署,业绩评价主要依靠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判断。表面上形成权力制衡,实际上由于责权不清,造成政出多门、政

7、企不分、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格局。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后,股东的产权凭证是股票,股东通过参与股东大会行使其完整的出资人权利,对银行所有重大事项进行表决,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中央汇金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人职责,其股份数量以汇金公司名义托管在中央证券登记公司。 其次,上市推动银行对其自身的产权进行清楚界定。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四部曲之前有一个序曲,即对银行的每一项资产进行确权。所谓确权是指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经过申报、权属调查、审核批准、登记注册、发放证书等登记规定程序,确认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其他项权利。家庭和私营企业,作为私有产权单位,产权界定相对清晰。国有商

8、业银行由于其国有独资性质,多年来缺乏产权意识,部分资产权属模糊,例如房产证不齐、财政划拨的资金和财产缺少法律确认手续、委托贷款合同缺失等等。确权工作量很大,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没有激励去花费大量成本做这项浩繁的工作,上市要求银行对陈年旧物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上市前的确权工作,通过法律上确定产权主体,会计上确定产权数量,明确了银行资产的排他性,从而奠定了银行资产可交易的基础。 第 三,通过公开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总值可清楚计算。在股票市场上,目前工行、中行和建行的股份总量、每股价格均清清楚楚,三行的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的二十大银行之列。 股票市场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上市银行数据的真实性

9、和经营业绩的透明度 多年来,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难以解决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其中既有体制原因,也有社会诚信环境缺失和中介专业化水平等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真实性问题更是多年没有解决。强制信息披露是股票市场监管的核心基础,通过强制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股票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上市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和业绩的透明度。具体体现在: 首先,以国际国内外部审计师的名誉作为银行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制度基础。为保证股东和债权人利益,股票市场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外部审计师来进行的公正、独立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师要对财务报表行使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及以支持的审计证据来确定财

10、务报表是否与可接受的审计准则相一致。如果外部审计师的意见阐明报表符合审计准则,则在报表中包含着对审计责任的信用问题。外部审计师以其名誉和专业性保证被审计机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去年纽约时报报道建行隐瞒不良贷款,负责建行外部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立即出来澄清事实。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其与内部审计具有本质上的差异。 其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具有的内在联系不容虚假信息的存在。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在股票市场上,任何信息都将被股票价格吸收和体现。虚假信息短时间内可能导致股票价格非正常上涨,一旦被披露,将使上市公司丧失公信力,受到股票价格下跌甚至破产的严重惩罚。 再次,股票市场对虚假信息、内部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有严格的法律约束,相关责任人将受到责任追究和惩罚。 通过资本市场强制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达到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业绩的透明度。一方面,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国内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对银行高管形成极大的压力,推动银行高管努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公司业绩,如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压缩费用支出、提高利润等。 健全委托代理机制,改进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 根据科尔奈的理论,国有企业的根本特征在于预算软约束、无破产压力、不以利润为目标,以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便是典型的预算软约束。解决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