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07008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一个正直的人, 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 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2、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2质疑法: 这里所说的质疑, 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

3、的思维品质。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孟子,名轲,邹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

4、指出读错的字词。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 全班齐读。4齐读全文。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大意,有不懂之处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的大概意思。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前面我们说过,孟子 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齐读课文。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在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 、“本心”各指什么 ?请依据原文回答。参考答案:“本心” 就是能够做到 “舍生取义” 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 ,其义与“本心”相同。四、小结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 ?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第二课时一、复习所学内容1抽查朗读情况。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论说的

6、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3齐读全文。三、课堂练习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四、延伸思考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五、课后延伸1背诵课文。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孟子主题: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摒弃利己的私心。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