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06688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 :针对我国医院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要求和借鉴发达国家医院污水处理状况,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 并就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的整体规划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医院污水; 规划 ;技术路线目前我国已建设有相当数量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 , 对医院污水的污染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但与发达国家的处理状况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相比,整体水平较低 ,尤其22 年初具有高度传染性 “SARS”的爆发 , 对现有医院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考验。为此 ,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制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

2、准 和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目前指南已正式发布 , 标准即将颁布 。新标准对医院产生的污水、污物和废气等各类污染物进行了全面控制, 控制指标既包括生物学指标及消毒要求, 也包括主要物理化学控制指标 ,重点强调对传染病医院 (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的控制 ,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 ,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指南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 、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两文件的实施将推进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 新建的执行新的排放标准, 已建不达标的需按新标准改建。医院污水处理规划原则在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中 ,应在综合考虑现状和未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 , 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

3、建设 , 以提升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整体水平 。应优先抓好传染病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50床以上 )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同时对乡镇卫生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出技术指导。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国情并适度超前依靠科技进步 , 参考 O 和先进国家对医院污水处理的基本要求, 在规划上体现适度超前。同时兼顾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实 ,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路线。2.生物污染与潜在生态毒性控制相结合将医院污水病原体生物污染与疾病控制 、环境污染与生态安全相结合 , 以减少医院污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促进健康 、安全 、良好的社会和

4、生态建设。3.达标排放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控制相结合应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 , 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 , 从工艺技术 、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探讨.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我国医院污水现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7 996), 根据这一标准我国现有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遵循原有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 根据排入水体的不同, 基本沿用以下两种方式:在有城市下水道的区域范围内, 投加液氯 、次氯酸钠、臭氧等进行消毒后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 ; 经过适当的生化处理和消毒后排

5、入自然水体,要求符合排放标准。根据现行标准 ,将医院污水按其受纳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等规定了相应的粪大肠杆菌群数和余氯标准 , 但是对 COD、S等理化指标无特别要求 , 只需达到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他排污单位标准。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存在:悬浮物浓度高 , 影响消毒效果;水质波动大 , 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 ;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 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 ;余氯标准无上限 ,过多余氯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2.WO关于医院污水排放导则WHO的医院污水排放导则中指出 , 当满足:下游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去除率达到9%以上;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污泥中的寄生虫卵少于1个 /;同时 , 医院有严

6、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有害化学品、药剂、抗生素和放射性物质不被排入市政下水道;病人排泄物单独收集 , 并采用足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妥善处置等条件时 , 医院污水可以经消毒后排入市政下水管道。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 ,则医院需要建立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WHO的要求体现了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的思想 。对医院的化学物品及病人排泄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对化学品安全和生物安全两方面的要求 。同时WO 对医院污水的监管范围扩大到了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 , 体现在对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要求。同时 WHO也对医院污水的单独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处理流程包括 :初级处理、二级生化处理、

7、深度处理和消毒。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 应进行厌氧消化, 也可干燥后与医院的固体废物一起焚烧。发达国家对医院污水的管理十分严格 ,在医院内有着严格的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在医院污水的管理与处理方面都执行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有的规定还严于上述要求。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建设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和终端污水处理厂 , 同时 , 污水厂都设有污泥消化和无害化甚至焚烧装置, 且处理后污泥可达到WHO 的相关规定。3我国医院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我国医院污水必须执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即将颁布新

8、的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首先, 我国医用废弃物的收集 、分类和消毒较难严格执行 ;我国医院从功能上虽然分为传染病医院和非传染病医院 , 但传染病的初期诊断大都是在普通医院进行的 , 据统计传染病医院收容的病人中70%以上是经综合医院确诊后转送来, 而且大多数综合医院设有肠道 、肝炎门诊及传染病房 , 其污水中致病菌、病毒的危害性远大于生活污水 。所以在我国必须严格要求对医院污水进行单独处理。其次 , 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普及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医院污水比例高, 且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没有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存在巨大的疾病和环境风险。另外, 现有的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

9、范对传染病医院 (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污水的处理与一般普通医院同等对待 , 没有进行特别的区分。提出的控制要求不高 , 特别是对于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 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单纯消毒对传染病医院污水的生物学指标的达标保障率较低。因此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考虑医院污水处理问题 :根据医院性质 、污水排放去向 ,对医院污水的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强化对传染病医院 (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的含病原体污水污物的控制 ;在保证对含传染病病原体污水消毒效果的同时, 兼顾生态环境安全,加强污水中悬浮物 、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 减少消毒剂的过量投加;防止医院污

10、水处理过程中病原体在不同介质中转移 ,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 应对其产生的废气 、污泥进行控制和无害化处理 。处理工艺的确定根据医院性质将其分为传染病医院 (包括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综合医院 (无传染病房)两部分 。医院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两类 :一是排入(直接或间接)自然水体,二是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提出三种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 即:强化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根据不同规模 、不同性质的医院 , 结合污水排放去向的不同水质要求 ,可采用以下工艺路线:传染病院 (包括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采用

11、二级生化处理;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 (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提倡采用二级处理 , 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对于 0床以下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提倡采用简易生化处理, 有条件的可采用二级处理或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 )污水还需进行消毒预处理 , 故根据不同性质医院及排放水体的不同 ,确定了以上 4种情况的实际工艺流程 , 如图 所示 。图 1 不同情况下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医院污水处理规划与实施在我国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传染病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50床以上)。没有达标的已建医院和新建医院, 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改建 、新建

12、 。应以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和中国国情为基本立足点 , 针对医院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O )的要求和借鉴发达国家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污水处理路线。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三方面落实工作以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研究中对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进行了预测 , 并提出政策 、技术 、资金保障等措施 。预测全国医院污水处理总投资为 55. 09亿元 ,优先保证资金为 :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投资 7 36亿元 (其中现有医院改建需 0 78亿元, 新建医院需 5亿元, 后备传染病医院需 0. 6亿元);500床以上非传染病医院的投资需求为 1. 94亿元。依此全面实施后, 不仅能有效控制因医院污水而导致的疾病蔓延 , 削减排入环境的污染物量 , 而且还可减少消毒剂使用量 ,估计可减少氯消耗量 (0. 3 0.7) 14 a(以有效氯计 ), 这对于全面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致谢: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建设部、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课题讨论会上国内同行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 , 在此一并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