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06688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10)孟子原文:离娄上?第一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 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 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 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 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 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 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 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

2、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 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 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 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云: 天之方蹶11,无然 泄泄12。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 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 13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离娄上?第二章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 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 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3、。暴其民甚, 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 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离娄上?第三章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离娄上?第四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离娄上?第五章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离娄上?第六章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

4、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 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离娄上?第七章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 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 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 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 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离娄上?第八章孟子曰:不仁者可

5、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 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 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 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离娄上?第九章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 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 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 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

6、 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 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离娄上?第十章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 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 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译文:1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 出方、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虽有尧舜之道, 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现今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 老百姓却

7、不能得到他们的恩惠,也不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之道的 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度不能自行实施。诗 经说:没有过失没有疏漏,一切都按先王的典章。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 的,还从来没有过。圣人既已竭尽了视力,再加以圆规、曲尺、水准、墨线,来制作方、圆、平、直的东西,使这些东西用之不尽;既已竭尽了听力,又用六律 来校正五音,使各种音阶应用无穷;既已竭尽了心思,再接着推行不忍心别人受 苦的政策,使仁爱足以遍惠天下。所以说:筑高台必定要依傍山丘,掘深池必 定要依傍河泽。治理国政却不依靠先王之道,能称得上明智吗?因此,只有仁 者才适宜处在领导地位,不仁的人如果处在领导地

8、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天 下的百姓。在上者没有行为准则,在下者不守法规制度,朝廷不相信道义,工匠不相信尺度,官员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这样的国家还能保存下来,那是 侥幸。所以说:城垒不坚固,武器甲胄不充足,不是国家的灾难;土地没有开 垦,财物没有积蓄,不是国家的灾害。在上者不讲礼义,在下者没有学问,作乱 的小人兴起,国家的灭亡就在眼前了。诗经上说:上天正在震怒,不要那 样多嘴。多嘴,就是啰嗦。侍奉国君不讲道义,进退之间没有礼仪,言谈诋毁 先王之道,就好像多嘴啰嗦一样。所以说:要求国君克服困难叫做恭,陈述善 德、抵制邪说叫做敬,认为国君不能行善而坐视不管叫做贼。2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圆

9、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要做 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属,就应尽臣属之道,这两者都效法尧、舜就行 了。不用舜侍奉尧的做法来侍奉君主, 就是对自己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 姓的做法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两个:行 仁政和不行仁政而已。残害自己的百姓过于厉害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 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称为幽、厉,即使是孝顺仁慈的子孙,经百世之后也无法更改。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 远,就在那夏朝桀统治的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3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之所以兴盛或衰落、生

10、存或灭亡也是如此。天子不仁不能保有天下,诸侯不 仁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保有宗庙,士人和普通老百姓不仁,就不能保 全身家性命。如今,有些人憎恶死亡却乐于干不仁的事, 就好比憎恶喝醉酒却偏 要去喝酒一样。”4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 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 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都应该从自 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 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5孟子说:“人们有句老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在于国,国的基 础在

11、于家,家的基础在于个人。”6孟子说:“治理国政并不难,只要不得罪那些贤明的卿大夫们就可以。 因为 他们所仰慕的,整个国家都会仰慕;整个国家所仰慕的,天下的百姓就会仰慕, 这样的话道德教化就可以浩浩荡荡地充满各个地方了。”7孟子说:“天下太平的时候,道德较低的人被道德较高的人役使, 不太贤明 的人被贤明的人所役使;天下混乱的时候,力量小的被力量大的所役使,力量弱 的被力量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从天意者就生存,违背天意者就 灭亡。齐景公说:既不能号令他人,又不听命于他人,这真是无路可走了。于 是流着眼泪把女儿嫁往吴国。现今的小国效法大国却耻于听从大国的命令, 就好 比学生耻于听命于老师

12、一样。如果对受他国之命感到羞耻,不如效法周文王。如 果效法周文王,大国只需五年,小国只需七年,必定能统治整个天下。诗经说:殷商的子孙,数目不下十万。上帝既已降命,他们都臣服于周。于是都臣 服于周,可见天命并不固定。商臣通达聪明,也来到周朝都城助祭。孔子说:行仁者,天下之众不能当也。如果国君喜好仁德,将天下无敌。 现今想要无 敌于天下却又不依靠仁德,就好比要解除炎热却不用凉水冲洗。 诗经说:有 谁能解除炎热却不用凉水冲洗?”8孟子说:“不仁的人怎么能与他谈仁呢?别人有危险,他无动于衷,别人遭了灾,他却趁火打劫,高兴于别人所遭受的惨祸。不仁的人如果可以与他交谈, 那怎么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有个孩子

13、唱道:清澈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 冠缨;浑浊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的水洗 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本身。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 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家必定是自己招致毁坏,才有他人来毁败它;国家必定是自 己遭致讨伐,才有他人来讨伐它。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躲避,自己作孽 就无法活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9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 失去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天下 老百姓的支持就取得了天下。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是有方法的:获得了民心, 就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是有

14、方法的: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并让 他们积蓄起来,他们憎恶的,就不强加给他们,仅此而已。老百姓归附仁政,犹 如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一样。所以,为深渊把鱼儿驱赶来的,是水獭;为 丛林把鸟雀驱赶来的,是鹞鹰;为成汤、武王把老百姓驱赶来的,是夏桀和殷纣。 现今天下若有喜好仁德的国君,那么诸侯们都会为他把老百姓赶来,即使不想称 王天下也是做不到的。现今那些要称王天下的人,好比患了七年的病要寻求干了 三年的艾草来医治一样,假如不去积蓄,是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如果无意于仁政, 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经说:他们怎么能得到好结 果呀,只能同归于尽罢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10孟子说:“自己

15、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 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破坏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 来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 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强备课挥关虫龄三生的三三机的备合起案,做教以理的教三三::宰关:器:?个作公正、公本着评价=生负担 f -改上狠*。校赛紀迄褒三的Tif,本升芸兰亍弐.3写.“文并一:芯主匸三mm切活丁按二历HvS-s,认真完三丑三综情的去方三专识要到耳:为顾壬三文在科的教要体下多学的基学生学校输送合学习力能题於的出念三要础打提好科科究维丁.力并检验应用/册:二+混:运算:应:数的:;:瓷二 寸刍小的意括.数数:加:法.的平数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