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06677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1. 特殊儿童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着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 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 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2. 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4.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 (13 类)(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 ( 3)智力障碍;(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7)肢体障

2、碍;(8)其他健康障碍; ( 9)视觉障碍;( 10)自闭症;(11)聋- 盲;(12)外伤性脑损伤; (13)发展迟缓5. 个体间差异: 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 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6. 特殊教育: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 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7. 1555 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 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1620 年,西班牙人波内特 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着作。美国的

3、聋教育开始于 加劳德特。盲校: 1784 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1829 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 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 , 1839 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 1846 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 。8. 视觉: 1870 年,英国传教士威廉 . 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 “康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1887年,美国传教士 查尔斯 -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

4、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 (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1916 年,实业家张謇在苏州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 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1927 年,中国第一所公里盲聋教育机构是南京市盲哑学校(现南京市聋人 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 。设盲、哑两科。9. 生态学模式: 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 而且要强 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10. 萨拉曼卡宣言内容: P2511.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 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

5、育提供必要的保障。12. 巡回指导: 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 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13. 资源中心:(一些国家以资源中心作为每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 )资源中心一 般开展以下工作:评估行为,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 帮 助寻找地区或国家更专业的中心, 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 从事有限的直接教学。14. 资源教室方案 :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 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其核心 在于如何发挥

6、“资源”功效。首先,要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其次,资源 教室要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 ; 再次,资源教室本身即是学校的资源。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是评估、教学、咨询与在职训练。15. 合作学习模式: 是将低成就水平的学生和特殊学生当作持续的、全班活动的全面 参与者,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指导者和被指导者。16. 随班就读: 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 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的原则 :( 1)就近入学;(2)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3)学校接受服务区的儿童入学;( 4)改选合适的安置。随班就读的形式: (四种)完全的随班就读; 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 配有

7、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 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19 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 ,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 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和 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18.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该纲领于 1994年 6月 10日通过,实施萨拉曼卡宣 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的政策和行动指南。19. 残疾人权利公约 :2006年 12月13 日,

8、第 1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 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 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人权公约。 2007年 3 月 30日,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公约上签字,成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20. 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1975.该法案是 美国关于残疾儿童教育最完整、最重要的 立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免费、适当的公立教育; (2)适当的评估;(3)最少限制环境; (4)个别化 教育计划;(5)家长参与;(6)法律保障程序。21. 沃纳克报告 这是英国第一次全面的讨论特殊教育的相关论题。使用“有特殊 教育需要儿童”取代“障碍儿童” 。22. 1981年教育法 采纳沃纳克报告 的提

9、议,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取代“障 碍儿童”。23. 个别化教育计划 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指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 ,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 ,该年度需要提供的教育安智 ,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24.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 1)教育平等( 2)因材施教( 3)教育绩效责任( 4) 家长参与( 5)融合教育( 6)多学科参与25. 根据IDEA的规定,一个完整EDP的组成:(1)当前水平( 2)年度目标( 3)教育进步( 4)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以及辅 助设施和服务( 5)调整以及替代性评估( 6)普通教育的参与程度( 7)服务期 限以及场所( 8)转衔26. 我国 IEP

10、 的主要内容:(1)儿童的现状 (2)计划期限内的教育措施及相关服务 (3) 长期目标( 4)短期目标( 5)计划评定的方式 , 标准以及评定日期。27.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主要程序 P6328.IEP 会议内容: (1)下阶段安置的期望( 2)相关服务需求( 3)确定长期目标( 4) 提示短期目标( 5)确定评估的标准及时间29. 长期目标 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所完成的目标 , 表示的重点和范围。短期目标 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某一时期内所达成的目标。 它是长期目标的细化和具 体表现, 需要在长期目标确定后才能完成。30智力残疾: (1)智力显着低于一般人水平( 2)伴有适应行为的障

11、碍( 3)障碍发 生在 18 岁之前。31. P8532. 智力障碍认知特征: (1)感知( 2)注意( 3)记忆(4)思维 主要内容在第 92页33. 教学策略:( 1)支架教学法 (2) 真实情境教学 (3) 任务分析法34随班就读对智力障碍儿童是一种合适的安置方式吗?P103 (视情况而定)35. 听力残疾: 是指人由于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 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 , 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听力的灵敏度一般用频 率和强度来表示 赫兹( Hz) 分贝( dB)36. 常用的诊断性听力测验:纯音测听、言语测听、脑干诱发电反应测验。37. 听觉障碍的程度:

12、听力残疾一级, ,极重度,损失 =91dBHL二级,重度,81-90 dBHL三级,中重度,61-80 dBHL四级,中度,41-60 dBHL38. . 听觉障碍的类别三类 : (1) 传音听觉障碍 也称传导性听觉障碍, , 听力损失主要 发生在外耳和中耳部分。 (2) 感音性听觉障碍 , 也称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 , 是由于耳蜗 内及耳蜗后听神经通路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 (3) 混合性听觉障碍 , 既发生在外耳 ,也发生在中耳或内耳; : 既有传音性听觉障碍 ,又有感音听觉障碍39. . 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1. 认知特点 1. 感知觉特点 a. 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b, 视 觉的优势地位

13、 c, 缺陷补偿 2. 注意特点 无意逐步发展到有意, , 注意分配困难 3. 记忆特点 a, 视觉触觉和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 b, 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 无 意识记忆与优势 4. 思维特点 a,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迟缓 , 其思维的发展停 留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较长 , 即表现出更多的具体 b, 正常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三种 水平或三个阶段 , 即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听觉也有相同形象性趋势。 c, 掌 握概念方面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概念的扩大和缩小。40. . 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 1. 情绪特点 情绪在早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常以情 绪的外部表现作为交际工具。 2

14、. 个性特点 固执 , 自我中心 , 缺乏内部控制力 , 易冲 动和易受暗示特征 , 脾气倔强 , 等41. . 聋校课程设置原则 ,1. 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 结合的原则 3. 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42. 人工耳蜗植入 是一种对毛细胞或缺乏从而无法产生音感的情况进行补偿的电 子装置。它是饶过损伤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7-12 章1: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以及低视力2:我国视觉障碍分类表盲:一级 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v 0.02 ;或视野半径v 5度二级 最佳矫正视

15、力0.02- v 0.05 ;或视野半径v 10度低视力:三级 0.05- v 0.1四级 0.1- v 0.33: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1. 感知觉活动特点:感知觉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功能。听觉和触 觉灵敏, 在形状知觉、 空间知觉、 以及知觉与动作的统和等方面比正常儿童困 难得多,尤其对距离的准确知觉和深度知觉比较弱2. 语言和思维特点: 视障儿童获取语言的方法和正常儿童基本相同, 但他们的语 言概念不是通过阅读和视觉输入获得的, 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 缺少视 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的现象, 不能准确地把握一些视觉性词 汇的内涵。 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为没有具体的事物的视觉 经验,很难建立视觉表象。3. 个性特点:情绪、情感的深刻性较好,通过教育能形成较好的理智感,即从深 刻的认识活动中培养起一种比较稳定的、 深刻的情绪体验, 视觉障碍的学生往 往倾向于消极,独立意向较差,自制力较好,在于人交往方面一般不主动4: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1.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2. 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 面向全体与照顾差异相结合原则4.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5:盲校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