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06576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C 2 、A3、A4、B5 、C 6 、 B 7 、C8、 A9、A10、B11、 D 12、 A13、A14、A15、C16、A17、A18、A19、B20、D21、B22 、B23、A24、B25、B26 、D 27、A28、A29、D30、D31、B32、 C33、C34、A 35、 D36、C37、 A 38、A39、D40、C41、B42、C43、D44、A45、 B 46、A47、D48、 D 49、B50、 A51、 B52、A53、A54、A55、B56、C57、A58、 B59

2、、D 60、A61、D62、A63、 B 64、D65、A66、C67、A68、A69、B70、D71、 C 72、 B73、D74、B75、C76、B 77、 B78、A79、C80、B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2、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 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家庭

3、教育优良传统以及国外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提炼出来的,是提 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5、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 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6、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 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种方法。7、暗示提醒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 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 从感情上去感染

4、孩子, 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8、活动探索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 种方法。9、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10、儿童情商:儿童的情商是针对智商提出来的。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 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11、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家长运用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孩子身心健

5、康 发展的技能、策略和艺术,既包括了解认识孩子、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也包括分析评价孩子、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12、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而进行相互作用的社会交 往活动。13、常人方法论: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些背景知识和基本规则为基础的, 如果忽略了内隐的知识,违背了隐含的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14、印象管理论: 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等人创立的印象管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注的是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另一方,使另一方通过

6、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反应。人际互 动的礼仪主要有四种: (1)表达式礼仪,即问候、恭维和感谢别人; ( 2)回避式礼仪,即尊重别人的隐私及个人空间; ( 3)维系式 礼仪,即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认可式礼仪,即认同别人的角色和身份。15、社会交换论: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等人建构的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互动的实质是交换奖赏和惩罚,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 命题表现的:( 1)价值命题,即如果某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2)成功命题,即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奖赏, 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做出该种行为; ( 3)刺激命题, 即如果某种刺激曾是一

7、个人行为得到奖赏的原因, 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4)攻击 -赞同命题,即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期望的酬赏,或受到了未曾想到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激怒,并可能做出攻击行为;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 到预料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很高兴,并可能做出赞同行为。16、参照群体论:美国社会学者海曼等人构建的参照群体论认为,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是社会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是个体在 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参照群体 具有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17、符号互动论:美国社

8、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能代表其他事物,在社会互动中 具有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 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具体的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意义的确立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和互动双方的协商;人们通 过扮演别人的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解释行为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自己,提 高自我意识。18、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充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正确地分析、综合,得出科

9、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19、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及时、准确、详细地加以记录,以 全面而又具体地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实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20、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研 究方法。21、个案法: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单独的人或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一种方法。所研究的人或事既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 是非典型的。22、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去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

10、的规律性, 用以指导今天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23、比较法: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学前儿童家 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及特殊表现的一种研究方法。24、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 目标成长。25、理智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 孩子的健康发展。26、指导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认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

11、 性,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27、渐进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 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28、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要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强化孩子的良 好行为,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29、一致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 致,左右贯通,保证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30、家庭气象:由朱庆澜先生提出,主要用来指家庭的生活环境,强调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

12、庭生活环境,使孩 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有:(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2、答: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3、答: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 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4、答: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孩子

13、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 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5、答: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 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6、答;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7、答:在贯彻科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1)更新价值观念;(2)树立开放意识;(3)构建学习环境。8、答:在运用理智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1)调节情绪;( 2 )规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绝溺爱。9、答:在运用指导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4、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3)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10、答:在运用渐进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具体明确;(2)适当合理;( 3)螺旋上升。11、答:在运用适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1)称赞孩子的努力;(2)惩罚孩子的过失;(3)奖与惩相结合。12、答:在运用一致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1)互通信息;(2)相互配合;(3)共同教育。13、答:使用环境熏陶法时,家长应注意:( 1)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2)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14、答:使用兴趣诱导法时,家长应注意:(1)了解孩子的喜好;(2)提供新异的刺激;(3)激发孩子的欲望;( 4)趣味盎然地施教。15、答:使

15、用暗示提醒法时,家长应注意:(1)多与孩子沟通;( 2)多种方式暗示;(3)巧妙使用反暗示。16、答:使用活动探索法时,家长应注意:(1)开展体育运动;( 2)组织游戏活动;(3)倡导劳动活动;( 4)鼓励探索活动。17、答:使用榜样示范法时,家长应注意:(1)父母自身树立榜样;( 2)借助文学作品榜样;(3)利用孩子同伴榜样。18、答:学前儿童具有创造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是一种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创造素质、创造行为的有机统一体。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模仿性;(2)自发性;( 3)灵活性;( 4)发展性;(5)差异性;( 6)无价性。19、答: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在于:( 1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2)有利于造就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