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063654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本篇课文配有五幅插图。这五幅插图生动形象,能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插图帮助聋生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内容的作用,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从而利于发展聋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文能力。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

2、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采用图文结合法、扶放结合法、读思结合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3.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明白

3、小猴子空手而归的原因。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1)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2)以扶为主扶放教学法。(3)读思结合,品读感悟法。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六、教学活动过程(一)、创始情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首先出示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学生回答主角。老师提出问题“小猴子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引出课题。(二) 、扶放有度-解疑释难 第一步,看一看 说

4、一说。教师出示五幅图,让学生看一看 说一说,这五幅图分别都画些什么?第二步,想一想 比一比 。教师出示玉米,桃子,西瓜图片。让学生用-又-又-说一句话。第三步,玩一玩 试一试 教师分别让学生做掰、扛、仍、摘、捧、抱的动作。 第四步 猜一猜 编一编 出示五幅图让学生编一段小故事。第五步 听一听 读一读教师播放课文,学生认真听。(三)、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谁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挑选一个学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学生可以戴上头饰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参与表演。提示学生要注意“高兴”“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四)、展开联想,延伸课文: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学生们踊跃回答。教师引出主题“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做好事情。延伸生活,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布置作业:续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板书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了往复式的设计方式,从板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