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6145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殿堂这个贴子最后由笨小孩在 2004/03/15 12:13pm 第 1 次编辑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试教班级:常州市第一中学初二(2)班试教教材:江苏版语文(洪宗礼主编)试教教师:江苏省盐城中学刘 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把书翻到页。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是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边讲边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dn y)注意这个“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字。“说”这种文体我们还没有接触过,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课本哪里介绍了“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呢?(学生纷纷举手)请前热电厂的这位同学。生(1):课本注释告诉我们: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

2、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师:这位同学预习时注意了读注释,很好。我们知道,“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生(2):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师:对,说说爱莲花的道理。周敦颐要告诉我们,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我们来读课文。先由我来朗读课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下面画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老师朗读课文)师:听了一遍,大家已画出了难字生词了吧?现在请大家对照一下屏幕上映出的生字词,把没画出的再画出来。(显示字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给屏幕上映出的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在书上注音。上讲台来的同学一位注前面的五个字,

3、另一位注后面的四个字。 (屏幕显示)(学生注音,注错了一个,“鲜”注为xin)师:大家看黑板,有没有注错?(学生纷纷举手)请那位同学说。生(3):“鲜”应该读xin,不读xin。师:为什么这里读xin,你能用这个读音的“鲜”组个词吗?生(3):“鲜”在这里是少的意思,可以组(语塞,其他同学举手)师:这位请说。生(4):很好。“鲜”意思为“少”的时候,读xin。我们看着屏幕把加点的字读两遍。预备读! (学生齐读生字词)师: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加点字的写法及它们的意思。“颐”的左半边不能写成“臣”;“蕃”是形声字,与草有关,意为茂盛,引申为“多”;“濯”“淤”“涟”也都是形声字,与水有关,书上都有注释

4、;“逸”意为逃,你看一只兔子在逃跑,注意“兔”字的一点,“逸”,文中有“避开”的意思。我们再把屏幕上映出的每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齐读句子)师:好,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饱满。“爱莲说”预备读! (学生齐读课文,音准较好,有个别同学仍将“鲜”读作xin)师:这一遍读书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但还有同学将“鲜”读作第一声,注意是第三声:鲜xin。把“陶后鲜有闻”这句子再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气氛活跃,纷纷举手

5、)生(5):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众笑)师:对!样子怎样呢?生(5):摇头晃脑的。(众又小声议论)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我们不妨来理解一下文中有八个“之”,它们的用法体会一下,我们看屏幕。(屏幕显示)师:注意前后两组“之”的用法,哪一组可理解为“的”,哪一组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呢?请听老师读一遍。(师读八句子,明显读出后一组的“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学生举手)请这位同学说生(6):是后面一组。师:对,“予独爱莲之”的“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

6、。一起读后面的四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幻灯映出的后一组句子)师:接下来我们再齐读全文,注意慢一点,舒缓语气。(学生第二遍齐读课文,语气有所舒缓,但显得平。)好!有点儿古人读书的味道了,但语气舒缓之后,稍显得平了些。读文言文,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我们来看练习二。编者告诉我们,相接的两句子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骈句。“骈”读pin(板书:骈,pin)我们画出练习上的这句话,再回到课文里找一下骈句。(学生看书后举手)这位同学说一说。生(7):“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师:好!再请后边的那位男同学生(8):第二段开头有三个排比句。还有第一段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7、净植。”师:噢,古人的排比句宽一点说,也是骈句。但“中通外直”以下的几句不是骈句。骈句要求上下意思相对。我们注意骈句,读起来,一顿一挫,一抑一扬,非常有节奏和韵味。“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再看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请这位女同学。 (学生读,体会了朗读指导要求。)师:读得不错。大家读到这儿读出点味道来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业读。下面我们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同座位同学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和读中提示。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小声读注释,小声讨论。教师巡

8、视。)师:时间到。大家很认真地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读中提示。有不懂的地方吗?还有疑难吗?(学生陆续举手。)这位同学先说。生(9):“中通外直”,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知道,回答他。你说生(10):应该是指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看是笔直的。师:对。还有问题吗?生(11):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翻译不通。师:不一定要一字字翻译,理解大意就行。这句的意思是:水上与陆地上的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这位同学还有问题,站起来说吧生(12):(小声地)“陶后鲜有闻”的“闻”是不是“闻到”的意思?师:“闻”应该是“闻到”还是“听到”?生:(齐)听到。师:应为“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到的

9、了。”没有问题了吧?(生点头)老师再提两个,“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学生踊跃举手)生(13):“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初一时学过。师:对。还有“不蔓不枝”,这儿的“蔓”和“枝”是作什么词用的?请那位同学说。生(14):动词。书上解释为“牵牵连连,枝枝节节”。师:对,也可说成“生藤蔓”、“生枝丫”。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花了,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这次请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女同学的声音应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铿锵有力的。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水陆草木之花”预备读! (分男女同学齐读,学生兴趣浓厚。齐读课文。)师: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着重写莲花的呢?作者写出莲之美。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写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之美? (学生举手)生(15):我认为主要是“予独爱”这句长句子写莲,这个句子里的内容都很美。 (学生小声笑)师:这一长句,突出了莲的哪些特点呢?你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