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05946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代的_(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_)(3)“示儿

2、”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_)(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_)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_2. 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2请摘录词中原句填空。在这首词中,“_”写出了行军之艰难;“_”写出了气候之恶劣;“_”写出了队伍之庞大;“_”写出了思乡之情切。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学习的古诗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

3、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诗句默写在下面。_3. 课内阅读我最棒。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暝”的意思是_,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_。2下列诗句与本首诗描写季节一致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全点出来了。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竹喧归浣女

4、,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5. 古诗文阅读。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破:沦陷。烽火:这里指战争。浑:简直。胜:能承受。簪(zn):一种束发的首饰。1从题目上

5、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季节)的时候写的。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和_,更加体现诗人_的思想感情。6. 课外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即折杨柳笛曲。1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

6、“洛城”。“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2本诗的关键词是()。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3“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_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

7、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7.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_。_,也傍桑阴学种瓜。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_,以白描的手法写出_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_。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课内阅读。_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n bn)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gu gu)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把这首词的题目补充完整。2把文中错误的音用“/”划掉。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你从特定景物_体

8、会到的。4“一程”写出了路途的_,“一更”写出了天气的_,词的下阕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_之情。5风雪声聒耳,将士们无心睡眠,此时他们想起了故乡的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_9. 课外古诗阅读。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值:遇到。怜:爱惜。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2从“小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_。3作者到底

9、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_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打“”。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B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作者心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高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0. 阅读古诗,做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蕲(q)水:县名,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唱黄

10、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1这首词的作者是_,号_居士。他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B.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花)C.人生无再少(少年时期)D.休将白发唱黄鸡(老年)3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词句描绘的画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_4在词的下阕,词人迸发出使人振奋的议论,借溪水西流指出人们应该_,体现了词人_的人生态度。11. 阅读并完成练习。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这首诗的体裁是_,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

11、_。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意万重:_复恐:_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_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2. 古诗鉴赏。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朔云:北方的云。B.更催:再次催促。C.骄虏:骄傲的俘虏。D.莫遣:不要让。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_,意思是_。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_。3写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_4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达。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_)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_)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_)13. 课内阅读。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1)陂:_(2)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