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0573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知识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道运输的特点:优点:(1)量大,连续。(2)密闭、安全。(3)高效、低耗。(4)经济、便于管理。缺点:不够灵活、投资大、油品积压严重、易被盗。如何判断翻越点:按任务输量和平均温度下的粘度计算水力坡降线,在纵断面图上初步判断翻越点,以后再根据工作点流量进行校核。翻越点的定义:一定数量的液体通过线路上的某高点所需的压头比输送到终点所需的压头大,且在所有高点中该高点所需的压头最大,在一定输量的液体从某高点自流到终点还有能量富裕,且在所有高点中该高点的富裕能量最大,那么此高点就称为翻越点。危害:浪费能量、增大水击压力措施:1在翻越点后采用小管径2设减压站节流;3安装油流涡轮发电装置。反算K值的目的并

2、判断情况:1积累运行资料,为以后设计新管线提供选择K值的依据。2通过K值的变化,了解沿线散热及结蜡情况,帮助指导生产。若K(,如果此时Q|,Hf,则说明管壁结蜡可能较严重,应采取清蜡措施。若Kf,则可能是地下水位上升,或管道覆土被破坏,保温层进水等。泵站数n化为较大整数若要按计算数量工作:更换小尺寸叶轮、开小泵(串联泵)、拆级(并联泵)或大小输量交替运行等措施。n化为向小化(1)在管道上设置副管(等径)或变径管(2)提高每座泵站的扬程。工作点发生变化原因:1正常工况变化:(1)季节变化、油品性质变化引起的全线工况变化,如油品的密度、粘度变化(2)由于供销的需要,有计划的调整输量、间歇分油或收油

3、导致的工况变化2事故工况变化(1)电力供应中断导致某中间停运或机泵故障使某台泵机停运(2)阀门误开关或管道某处堵塞(3)管道某处漏油串联泵的特点:扬程低、排量大、叶轮直径小、流通面积大,故泵损失小,效率高。地形平坦的地区和下坡段。优点:1不存在超载问题2调节方便3流程简单4调节方案多改变泵特性的方法主要:1.切削叶轮2.改变泵的转速3.进口负压调节4.油品粘度对离心泵特性的影响:粘度增大,泵的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大。能量平衡:在长输管道系统中,泵站和管道组成统一的水力系统,管道所消耗的能量必然等于泵站所提供的压力能,即二者必然会保持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管道的能量就是泵站的排量,泵站的总扬程就是管

4、道所需要的总压能。泵站管道系统的工作点:是指在压力供需平衡条件下,管道流量与泵站进出站压力等参数间的关系变化管道调节:输量调节:(1)改变泵站特性(切削叶轮、改变多级泵的级数,减小泵的扬程,从而降低管线输量、改变运行的泵机组数,从而可大幅度改变输量、改变运行的泵站数、改变泵的转速)(2)改变管路特性稳定性调节:改变泵机组转速回流调节节流调节与等温管相比,热油管道的特点是:1沿程的能量损失包括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两部分。2热能损失和压能损失互相联系,且热能损失起主导作用。要先做热力计算,然后做水力计算3沿程油温不同,油流粘度不同,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温降曲线的特点:由图可知:1温降曲线为一指数曲

5、线,渐近线为T=T0。2在两个加热站之间的管路上,各处的温度梯度不同,加热站出口处,油温高,油流与周围介质的温差大,温降快,曲线陡。随油流的前进,温降变慢,曲线变平。径向温降对摩阻的影响:(1)管道内油流径向温差,会引起油流在径向的对流运动,提前进入紊流状态。(2)由于径向温降引起的扰动及管壁附近油流粘度的增大,会引起附近的压头损失。在层流时的影响比紊流时要大得多。径向温降引起的压头损失,可用径向温降摩阻修正系数进行修正。总传热系数K:管道总传热系数K系指油流与周围介质温差1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它表示了油流向周围介质散热的强弱。管道散热的传递过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

6、流至管壁的放热,钢管壁、沥青绝缘层或保温层的热传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摩阻损失:沿程摩阻:流品流通过直管段产生的摩阻损失;局部:油品通过各种阀门、管件所产生的摩阻损失。(站场、罐区的站内摩阻主要是局部)热油管道摩阻计算的特点:1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温不断降低,粘度不断增大,水力坡降也就不断增大。2应按一个加热站间距计算摩阻。因为在加热站进出口处油温发生突变,粘度也发生突变,从而水力坡降也发生突变,只有在两个加热站之间的管路上,水力坡降i的变化才是连续。影响热油管道温降的因素:土壤温度场、土壤湿度、大气温度以及管道运行参数(如流量、油温等)的变化,均会影响热油管道的散热情况。埋地管道停输

7、后的温降不同于架空管道的特点:蜡晶析出放出潜热而使温降减慢的第二阶段不明显。热油管道启动过程的特点:(1)径向传热ttTtuf热影响区f蓄热量tT!散热量(一稳定。(2)轴向情况:沿油流流动方向,各处的散热情况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启动过程的传热量要大于正常输油时的传热量,因为在向外散热的同时,还要加热土壤,故启动过程中油流的温降比正常输油时大得多。顺序输送的特点:(1)确定几种油品的输送次序、循环周期(2)首末站油罐容量(3)混油量的监测、控制及切割(4)各种工况下水力、热力参数的调节(5)泵站工艺流程影响混油量的因素:管道距离、雷诺数、两种油品的物性差异、油品的输送顺序、泵站和管道附件、停输

8、及地形、首站油品切换技术混油的机理:1管道横截面沿径向流速分布不均匀使后行油品呈楔形进入前行的油品中;2管内流体沿管道径向、轴向造成的紊流扩散作用。3密度差引起混油减少混油的措施:(1)设计方面:使管线工作在紊流区,尽量不用副管,尽量采用简单流程及先进的检测仪表、阀门等。(2)运行中:避免不满流,采用合理的输送顺序,终点及时切换,油品交替时避免停输等。(3)采取隔离措施:在两种油品交界面处加隔离器或隔离液等(4)采用“从泵到泵”的输送工艺。(5)确定合理的油品循环周期。混油的处理方式:回掺、降价销售、沉降、重新加工界面检测:密度型界面检测系统(应用较广)、超声波型界面检测系统、记号型界面检测系

9、统影响管壁结蜡强度的因素:油温及油壁温差;流速、原油组成、管壁材料、结蜡层厚度与运行时间。蜡沉积机理:分子扩散,布朗运动,剪切弥散防止结蜡和清蜡的措施:提高输油温度、减少油壁温差、提高流速、管壁的材料:内涂层或采用不析蜡的管材、化学防蜡:加表面活性剂蜡晶改良性、定期清管:机械清管器和泡沫清管器。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865年美国宾州建成世界第一条原油管道。真正具有现代规模的长距离输油管道始建于二战期间的美国。1958年12月建成的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管道,标志了中国长输管道建设史的起点中国最早的长距离的成品油管道是1973年开工修建的格拉管道,1977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完工,开始正式运行。管道全长1080公里,年输送能力25万吨。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原油管道,9912km前苏联“友谊”输油管道(1973)世界上最大的成品油管道系统,8413km美国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1979)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美国阿拉斯加原油管道(1977)世界上管径最大的输油管道,1422mm沙特东西原油管道(1987)我国目前距离最长的输油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1840km(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