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学习案例(要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05429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员--学习案例(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员--学习案例(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员--学习案例(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员--学习案例(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员--学习案例(要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员研修学习案例(要素) 西湖区 县转塘小学 学校 姓名:吕桂芳填表日期:2014.4案例描述: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动;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让我们以研修案例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研修路上的感知与顿悟。撰写案例时请注意包括以下要素和内容:1. 案例题目:_从感受走向运用_2. 主题背景(情境描述、人物、问题发生的原因等)语文课程的语用定位是衡量这门课程作用的重要指标。“运用”可谓是语文教学的

2、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好的言语生活状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和运用,进行“言语型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生活状态中运用、发掘、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言语体系。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至少能够挖掘出课文的一个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和运用。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课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3、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如,为了表现“我”爱看书以及最后了解到真相时的震惊,课文中有许多“我”的心理活动描写:“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如何让学生关注这一点,并且学习作者描写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呢?3.事件本身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详写)师:残疾青年发现“我”如此爱看书才决定用善意的谎言来让“我”达成看书的心愿,课文抓住什么来表现我“爱”看书这一特点的呢?生1: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作者抓住了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很爱看书

4、这一特点。师:你说得很好。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对“我”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描写,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关于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划下来,仔细体会一下,写“我”的心理变化,到底有什么作用?生2:“偷看书的时候,羞愧不已的我分本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的脸。”“羞愧不已”写出了“我”很爱看书,但没有钱,“我”也觉得我占了残疾青年的便宜,对不起他。师:你读出了人性的善良。生3:“我张皇地回过头来,看到了父亲怒目圆睁的脸。”“张皇”写出了“我”内心的害怕,“我”怕我偷看书会遭受父亲的责难。师:觉得做错了,那种害怕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真实的情感。生4:“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

5、,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这句话中的“泰然、从容”表现了“我”用钱看书的心安理得,更加衬托了残疾青年对我的帮助很大。师:是啊,作者用他人的心理描写来衬托残疾青年善良的心灵。生5:课文第24自然段。我觉得这段虽然没有直接写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但是后半部分“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其实就是“我”当时心里的想法,疑问。这样写出了作者知道真相后的震惊,也让我们读者感到震惊。生6:还有“我扭头冲出来,直想哭。”也是的,“我”“直想哭”,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这种想哭又没有哭出来的感觉,仿佛我也能感受到,这样更加突出残疾青年他善意的谎言对我的帮

6、助有多重要,他的心灵史多么美好。师:你们真正用心灵去感受文中“我”的心里的想法,感受残疾青年善良的心灵。我们发现作者正是抓住了一连串非常细腻的心理活动变化,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理,刚我们与文中的“我”感同身受。这就是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魅力所在。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通过描写一系列心理变化,来推动事情的发展或者烘托人物的形象。3. 问题探究及收获书,对于文中的“我”而言,无疑是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为了看书,“我”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没有钱,只好偷偷地去看,于是,我“羞愧不已”,“张皇”,后来,我却发现残疾青年用善良的谎言,鼓励支持我看书时,我“直想哭”,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

7、掉下来”,这种欲哭却不哭的感觉,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上述教学片断中的心理描写,最能吸引的人还是“可是迟了!”句。先是一个简短的句子,表示强烈的情感停顿,又来一个破折号,将那对“枯蔫焦黄”的马草呈现在读者眼前,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同时也震撼着作者。于是,作者又连用了两个问号,将心中的疑问、心底的感动推到了高潮。这样的心理描写,显得从容不迫,而又彰显有度。4. 评析与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怎样把心理过程写具体,怎样寓强烈情感于细微的动作等外显描写中,这是学生习作中急需提高的。这里的心理描写可以成为范本,让学生细细读,细细模仿,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在当时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我关注到了这一点,但是一时找不到一个可供学生仿写的一个设计,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所幸,在后面布置周记时,我又一次提到了这个心理描写,提醒学生如果要让自己的文章深深吸引读者,让自己的文章有一个高潮点,可以采用类似方法。例如,描写心爱的某样东西突然不见了,后来又找回来了,这种心理的剧烈变化可以抓住进行细细描写。学生后来写上来的周记也有比较好的呈现,这也说明这个点的教学已经让学生由“感受情感”到“表现情感”的一种转变。6. 其它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