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050831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207 大小:1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 绪言琅岐岛位于福州市东部,地处东海之滨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4,为闽江口冲积平原。三面环江,东面临海。西、北面分别与亭江镇、连江琯头镇和粗芦岛隔江相望,东面面对马祖,遥望台湾,南面经琅岐大桥与长乐潭头和猴屿乡跨江相连。本岛距省会福州市中心40km,距马尾区20km,距长乐国际机场25km,距台湾基隆港146海里。全岛面积92km2,其中陆地面积55 km2,滩涂面积37 km2,环岛海岸线长40km,是福建省第五大岛。琅岐海上交通便利,是闽江通往海外的门户。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位于琅岐岛东侧,自一期

2、围垦(A区)海堤北端沿着滩涂往北延伸到达规划路。2010年8月福建省水利规划院编制完成了福州市琅岐岛防潮工程规划报告、福州市琅岐岛排涝工程规划报告。随后,由于福州市政府对琅岐岛规划定位进行了调整,2012年6月根据调整意见重新编制了福州市马尾新城总体概念规划及三江口、闽江口组团城市设计(清华设计团队)(以下简称城市设计。对于琅岐经济区内水系布局、排水通道及地面竖向标高等均有调整,为配合城市设计提出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5月编制完成了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经济区防潮排涝规划报告,福州市水利局对规划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以关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经济区防潮排涝规划的审

3、查意见(榕水利批2013102)号做了批复。受马尾琅岐经济区管委会委托,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于2013年7月承接了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B区防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测设计任务(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随后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踏勘、收集资料、现场测量等外业工作;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和福州市琅岐岛防潮工程规划报告及福州市琅岐岛排涝工程规划报告、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经济区防潮排涝规划报告编制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马尾区农林水局、琅岐经济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2 水文1.2.1地理位置琅岐岛位于福州市东部,地处东海之滨闽江入海口,岛三面为闽江所环围,东

4、面临海。全岛总面积92km2,其中陆地面积59.4 km2,滩涂面积32.6 km2,海岸线长42km,为福建省第五大岛。1.2.2过境河流过境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流域面积60992km2,约占福建省陆域面积的一半。闽江干流从淮安村以后分为南港和北港,两港汇合于马尾,后转向东北,经白岩潭潮位站、青州、闽安镇峡谷至亭江,又分为南、北两汊,南汊称梅花水道,绕琅岐岛南侧经梅花镇入东海,长约15km;北汊又称长门水道,沿琅岐岛西北侧经琯头出长门入海,长10.86km,之后又分四支水道(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注入东海,长门、川石水道水深一般在15m32m之间,最深可达60m,为主航道

5、,乘潮可通万吨级海轮。1.2.3气象琅岐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温暖湿润等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9.3,年日照时数为 1848.2小时,无霜期360天,平均每年发生台风2.8次,多年平均风速为4.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7m/s,极大风速34m/s。1.2.4排涝规划简介排涝设施规模依据福州市水利局审查批复的福州市马尾区琅岐经济区防潮排涝规划报告(榕水利批2013102号)确定,金沙片总集雨面积18.1km2,排涝布局采用“3闸7河结合滞洪区”方案:3闸为荣光水闸、劳团水闸和鼓尾水闸,各水闸净宽均为15m,设计排水流量均为7

6、5m3/s;7河为三保河、龙台河、金沙河、荣光河、砚池河、沙园河和劳团河;滞洪区面积1500亩。1.2.5涝水分析特色海洋经济园围垦(属于金沙涝片的一部分)西面以孟洋山、牛食山、金砂岭、白云山和茶亭山为界,东面以围垦海堤为界,总集雨面积11.15km2,属较小流域,本次设计采用推理公式法和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推求,经分析,采用偏安全的推理公式法成果,10年一遇和2年一遇设计涝水流量分别为82m3/s和40m3/s,相应最大24小时涝水总量分别为151.7万m3和80.8万m3。1.2.6潮位分析(1)设计高潮位分析琅岐岛属感潮河段,受洪水与潮水的双重影响,洪水与潮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设计

7、以马尾白岩潭水位站、琯头水位站及梅花潮位站历年年最高水位进行分析。经分析,白岩潭、琯头、梅花各地点呈现越往下游设计高水位越高的特征,说明闽江白岩潭梅花河段设计高水位由潮水控制。由于工程区靠近梅花站,从简化工程设计、保证工程安全考虑,工程区设计水位采用梅花站成果, 10年一遇、50年一遇设计高水位分别为6.65m(罗零,下同)和7.21m。(2)堵口设计潮型堵口设计潮型分为大潮型和小潮型。大潮型是考虑施工期间跨越八月大潮时可能发生的潮型,以此进行不同口门的水力计算,用以选择大潮前应留的口门尺寸和水力控制条件;小潮型选择在堵口截流期内对堵口不利的潮型(即高潮位与堵口设计潮位相近,潮差大的潮型),以

8、此进行口门压缩、抬高水力计算,用以选择堵口截流的施工程序。本设计围垦工程属小型,堵口期潮位标准为10年一遇。根据梅花站(19582006年)实测潮位资料,按“福建省围垦工程设计技术规程”要求,经分析计算,选定堵口大潮型(涨潮最高潮位6.65m,退潮最低水位-0.01m)与小潮型(涨潮最高潮位5.66m,退潮最低水位-0.34m)。1.3 工程地质工程区地貌类型为滨海滩涂(潮间带)组成,海底由东向西缓倾,地形起伏不大。均多为养殖区,地势较平坦开阔,多为淤泥或含淤泥的砂质海滩,高潮淹没,低潮大部分露滩,中间有枝状潮沟,工程区标高平均在2.5m左右。琅岐岛地区属闽东火山断坳带中段,位于长乐诏安北东向

9、断裂带北端且地处顺昌闽清北西向断裂带、长乐诏安北东向断裂带、寿宁连讧南北向断裂带等大断裂相互交汇地带附近。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联合下发闽建设200237号文“关于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通知”,马尾琅岐镇、长乐县猴屿乡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二组。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本区建筑场地属中软软弱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0.55s。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属稳定场地,适宜建设本工程。本工程建筑物为等,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可不进行软土和饱和砂土的地震效应评价。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10、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据本次取的两组地表水(海水)作水质简分析,本区地海水对砼具有硫酸盐型强腐蚀,对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工程包括防潮堤3.425km,防潮堤防浪墙顶高程9.8m,堤顶高程为8.8m,地面高程一般在1.63.5m之间,堤高约 5.37.2 m;拟新建水闸1座3孔-5.0m3.3m(宽高),位于堤轴线桩号1+520处;堵口初拟放置在桩号2+1002+200处。工程区出露的岩土层分布均匀而稳定,主要为表层淤泥,下伏淤泥质土,中间局部地段夹粉砂,基岩为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间局部夹粉质粘土。淤泥、淤泥质土均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

11、等特点,均应采取排水固结等措施提高软土强度。海堤堤基出露的岩土层分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堤基存在承载力不足、抗滑稳定、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堤脚抗抗冲刷稳定安全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堤基采用淤泥固结排水或水泥搅拌桩、堤基设砂或碎石垫层、堤脚抛石防冲等工程处置措施。劳团水闸主要存在开挖边坡失稳、闸基承载力不足、水闸进出口段抗冲刷稳定性差、渗透变形、围堰抗滑稳定差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闸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基坑边坡支护采用高压旋喷桩或钢板桩等工程措施,水闸进出口引港需采取抛石防冲等措施。地基采取上述工程措施后,可满设计要求。本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建议采用外购解决。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4.1防潮

12、排涝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1)防潮排涝设施现状琅岐岛地处闽江入海口,从唐代到今绵延不断的筑堤抗御海潮的侵袭和围垦滩涂。现有海堤建于1958年,万亩片海堤全长20.5km,堤线曲折,线路较长,不利于堤路结合形成交通要道。现有西侧海堤堤外约300m范围内的新淤滩地上,修建了大量民堤围垦,岸线曲折,土地利用价值不高。琅歧岛现有海堤共有5段,总长42.83km。金沙片区内现有内河主要有云龙河、金沙河、沙园河、凤窝河和龙台河等5条,现状河宽2.5m24m,河底高程2m4.7m,安全过流量3 m3/s60m3/s。琅岐岛内的小流域现状河道弯曲狭窄、宽浅不一,水流不畅,防洪标准低。沿河桥梁多,桥孔过水面积小,

13、行洪能力低。房建、筑路、填河等人为因素使河流被堵,排水河道阻断。沿岸居民的大量垃圾和工业废料倾倒河中,河床淤积,也使原来的过洪能力削减。河道中下游沿岸地势较低,洪涝灾害严重。琅岐岛现状的水域主要为河网和鱼塘组成,现状的地面平均高程约2.8m,现状河网和鱼塘水域总面积为10300亩,其中金沙片的河网面积为2800亩,鱼塘面积为900亩。琅岐岛现有主要水闸30座,本工程保护范围内海洋经济园堤段设有3座,总净宽12.2m。(2)存在问题琅岐岛现有四十多公里的海岸线,全岛现状防潮堤标准低,有相当一部分的海堤虽经加固,但仍很薄弱,加上多年来闽江航道抛石丁坝冲淤,造成琅岐多次滩岸崩塌。水系紊乱,走向杂乱无

14、章,河滩地处于自然冲淤状态。这将威胁着琅岐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有排涝设施标准偏低,现有排涝设施对象为农业,有大量的池塘和水域纳洪,随着琅岐经济区的建设,原有排涝标准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工程区范围扩大,现有水闸失去防潮排涝功能,随着城镇总体规划范围的拓展,原有水域及滩地将部分成为工程区的一部分,范围的扩大使规划海堤外移,造成现有水闸失去防潮排涝功能,必须新建水闸。1.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是建设马尾新城重要部分本工程是建设马尾新城重要部分,是促进琅岐成为一个宜居岛、旅游岛、人文岛的需要。马尾新城将由“两组团一廊道”规划结构组成,其中琅岐-长安组团定位:以琅岐岛为中心,规划发展先进制造

15、及滨海旅游居住功能;打造成为马尾新城的产业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琅岐岛的建设对推动马尾新城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影响。(2)拓展榕台经贸、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的需要与福州台商投资区仅一江之隔的琅岐岛,地处闽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距离台湾马祖列岛仅18 海里,具有发展新型工业的自然条件和现实基础,琅岐也是开展对台工作的重要节点和“桥头堡”。琅岐有海外华侨、旅居港澳台同胞2.5 万人,他们有大量的境外资本、丰富的经商经验、庞大的商业网络,又有爱国爱乡热情和人脉基础,可成为琅岐发展的“投资人”和开拓者。目前马尾正积极推进琅岐对台直航客运码头的建设,以开发开放吸引台湾地区大企业投资。在加快产业发展、

16、对台交流合作同时,进一步优化琅岐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布局,推动琅岐成为对台政策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加快岛内基础设施建设,本工程是为开发建设琅岐岛建设的基础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榕台经贸、文化、旅游等交流合作。(3)提升区域土地价值的需要。随着城市“东扩南进”战略的全面实施,琅岐岛的开发建设成为福州市当务之急,新区的建设拓展了城市规模,提升土地利用率,而且将推动沿线的的土地开发,促进片区的建设。本工程建设后实施的造地工程将滨海滩涂造地与现有的土地资源整合在一起,利用琅岐开发建设良好的契机,加快带动原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建设,提高土地价值。(4)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岛内用地功能发生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