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6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4976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案例(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育案例(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育案例(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育案例(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育案例(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案例(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案例(6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生“告状”心理的分析与对策德育案例分析14-15 学年度教育机智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一种面临新的意外的情况时,能够迅速而 正确地作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也是教师掌握了 高度教学艺术的表现。但凡当过小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动辄向老师来告状, 真是使得老师哭笑不得。你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吗?但它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东 西。你认为这不是原则性的东西不去理睬吧,而小学生却整天接二连三的来告 状,诸如“老师,某某碰我一下!”“老师,他把我借给他的东西弄丢了,”等等。 使你坐立不安,心烦头痛,坐在

2、办公室里也不是滋味。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说某某学校一位年轻教师因为被学生的告状烦透 了,居然想到让那些告状的孩子在门口罚站,以示警告。看了这则报道我认为: 作为教师,不论从学识、资历都比学生高,在学生面前是长者大人,俗话说的 好“大人不计小人过”,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不能跟学生们一般见识,要冷静 思考,作出判断。即使学生是为了一点小事,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心平气和地 说,绝对不能采取让学生罚站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不 能把问题处理好,相反更是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还有的教师为了 图个清净,往往简单了事,把“原告”和“被告”统统叫来,然后狠狠地训斥 一顿,这样就算完事了

3、。我认为这样简单敷衍了事,没有针对小学生告状心理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会把事情越办越糟,也容易使告状的人走极端。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生告状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小学生告 状的心理:1、孩子认为自己在同学当中受了委屈,需要老师帮助解决,所以才来告状。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信任。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对那 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让他 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2、孩子认为班级中有某些不好的现象,并对其持反对观点,但其他同学又 不听他的劝告,需要教师支持的,我们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不论大事小事,都 要实地调查并进行解决。3、低年级的孩子看到别

4、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很想去做,但又怕不“合法”, 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他会立刻去阻 止别人。4、有些孩子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来告 状的。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很强,但常常被老师忽视。例如老师上课很少叫他 回答问题,分配任务时,时常没有他的份等,因而他就借一些小事来告状以引 起老师的注意。5、希望与自己不友好的人或自己妒忌的人倒霉。这类学生“告状”时往往 夸大其事,以引起教师对肇事人的恼怒,自己则幸灾乐祸。6、无事生非,引起师生骚动。有些调皮的孩子为寻找刺激,除了夸大事实 外,还会无中生有,制造事端,从中获得快感。由此可见,小学生告状

5、多是小事,但我们也不能轻视敷衍,应该认真对待。 若学生来告状,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切不可 草草了事,听听其他同学的说法,再根据事情的大小做出恰当的处理。对爱“告 状”的学生,要摸清他们的心理动机,对出于班级的责任感的告状,我们要支 持鼓励,但要引导他们不要事事都依靠老师;对出于自我表现的,要为他们创 造更好的表现机会。例如上文中第四条提到的,针对这类学生,我们教师应当 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针对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平时多多给他表现 自己的机会,相信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对出于找刺激的行为要严肃的批评,消 除他们的这种不良习惯,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是非观念。只有这样

6、区别对待 告状,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捐款”引发的风波德育案例分析2014-2015 学年度一、案例背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自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展开 捐款活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的同学积极捐款,金额不限, 交齐后将以班级为单位在星期一的晨会上举行捐款仪式。作为班主任的我自然 很重视这件事情。在班会课上,我特意介绍这次四川地震的灾情,也给同学们 看一些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这次地震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尽 量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为四川的同胞积极捐款。二、案例回放在我布置任务后的第二天,全班同学踊跃捐款。班长把捐款名单拿给我, 我仔细看了一下,大部分是 5

7、0 和 100 元。其中有两个人引起我的注意,他们的 捐款数额是 20元,也只有他们俩是20 元。我看了一下这俩人的名字,其中一 个是女同学,她捐 20 元非常正常,因为这位学生家境比较差,学费都是减免的。 而另外一位是男同学,他捐 20 元我觉得有点不正常,因为这位同学家境比较好, 像这样的学生平时零花钱肯定不会少,捐个 20 元未免有点少。但是以上这些只 是我在头脑中想想而已,当然我不会向他本人说,因为事先我已说好,捐款在 于诚心和爱心,捐多捐少都没关系。而且我也想可能有的人很有钱,在捐款方 面不是很大方也是有的。看完这份捐款名单后,我也没多想了,准备要班长把 钱去存了。但是班长这时向我透

8、露了这位男同学为什么捐 20 元。原来是他没有带钱, 是向别人借的,还说忘了这件事。我当时脑子中就冒出一把火:太不像话了, 昨天刚说过就忘了,而且地震捐款的事情全国人民都在行动,居然说忘了,捐 20 元不算什么,首先态度就不对。而且今天一天难道没有零花钱吗,连 20 元 也要去借?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头脑里冒出来。不过我强迫自己先冷静,我的这 些疑问未必就是完全对的,作为班主任可不能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没 有马上找那个男同学谈话,而是先记下这件事。在我记的过程中,脑子里突然 闪过一个问号:这些家伙会不会把父母给的钱扣下一部分给自己用?这个疑问 我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但是怎么知道他们有这种行为呢

9、?看来得想出一个方法。在接下来的班会课上,我先批评了那些不把捐款放在心上而没带钱的同学。 严厉的把这件事与人的爱心、素质联系起来。尤其批评那些平时爱花钱的同学, 让他们知道更要省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一份爱心。进行一翻爱心教育以后,班级 的同学很安静。这时,我非常严肃的向他们声明,这次每个人的捐款金额我都 要向家长一一核对。此话一出,班级里发出“哗“的一片声音,接着开始骚动 了,我扫视了一下同学,有的在笑,有的前后讨论,有的低下头偷笑,有的同 桌窃窃私语。我觉得这其中肯定有点问题。我接着严厉的指出,如果有把钱克 扣下来的同学,请摸摸自己的良心,有没有这种事情,如果有的话,你自己主 动把扣下来的钱交给

10、老师。此话一出,班级的声音开始小下来以至变的鸦雀无 声。我的语气也开始缓和,我说你们今天回去想想,明天早上我不先打电话给 家长,所以你们还有一个早上的机会,当然如果还想继续捐款的同学欢迎再捐。第二天,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有两个女同学到我的办公室说自己要捐款, 但是说是继续捐款。一个要捐350元,一个要捐50 元。我没说什么,只是收下 来作了登记。等学生走了后,我对照了一下原来他们捐的数额,两个都是 50 元。我觉得两个有可能是补交克扣的钱,但是我想前一个应该不会克扣 350 元, 如果是这样也太过分了吧,当然,在那儿猜疑还不如打电话给这两个学生的家 长核对一下。一询问还真的是两个都克扣了 50

11、元,刚才是过来补交的,只不过 是前一个再加进 300 元来个障眼法。看来这核对电话是要继续下去不可了,可 是这么多学生我想都一一打电话核对没必要,我觉得对最有可疑的学生打电话 核对一下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事情居然让我怀疑对了,我认为最可疑的学生真 的也克扣了 50 元。但是这个学生早上没过来补交,下午我就主动找她谈,想听 听她的解释。她说她妈妈问她想捐多少,妈妈就再给她同样的数额,她说想捐 50 元,那么她妈妈再给她50 元凑成100 元。但是她只有捐50 元,原因是只带 了她妈妈给的,自己的 50 元钱忘了带。这些话听起来可不像真话,但是我也不 去追究真假,因为我心里已经明白了。她说今天她没带

12、马上去借来给我,我说 没必要,捐款要看自己的诚心,不是被强迫。我乘热打铁对她继续教育:这个 钱从来源来讲都是你父母赚的,你不是劳动者,没有权利分这钱是你妈妈的还 是你自己的,而且这些钱我们是用来救命的,50 元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两天的零 花钱,但对于灾区的人说可是救命稻草。说到这里,这个学生好像被我的话促 动了,跟我道歉说自己错了,走了后又很快返回递给了我一张 50 元,说在自己 书包里发现的。我表面很冷静,但是我心里已经在会心的笑了。看来捐 50 元的学生中可能还存在克扣的现象。当然我打了这几个电话已够 了,在下次的班会课上我只要以点带面就可以了。所以针对这件事,我备了一 堂“学会学习,更要学

13、会做人”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假装说给每 个学生的家长都打了核对电话,但是我跟家长说你们回去不要再提这件事,因 为我今天讲了就算了。这些话是先来维护我的威望,好让他们知道我上次说的 话不是吓唬他们,而是说到做到。然后我没有指名道姓的说了这次捐款中有存 在克扣的现象。此话一出又引来“哗”的一片声音,当然这些声音是来自于那 些没有此行为的人,他们会觉得班级里居然真的有这样的同学。而有此行为的 同学这时会低下头默不作声。接着我非常严厉的说:“这种行为比贪污腐败更可 怕,你们现在连父母的钱都敢贪污,连这些救灾的钱也要贪污,那以后可真不 敢想像了。这种行为可以反应一个人怎么做人的问题,反应一个人

14、的素质,而 素质又直接关系到你们的综合素质分,以及你们今后的毕业、升学和就业。捐 款本身是一件表达爱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你的诚心和态度,不在于数目的多少, 但是你们这种行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所以有做过的同学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 行为,只要认识到了错误就行了,至于要不要再补交捐款就随你们的便了。”第二天,出乎我意料、也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有好多同学过来说自己要“继 续捐款”,这当中可能有过来补交的,也可能真的有继续捐款的,不过这些我已 经没有必要再追究了,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昨天的班会课起作用了。 现在过来捐款的,我都感到很高兴,高兴他们的“懂事”,高兴自己能为灾区多 争取点“救命钱”。这起风波

15、到此也总算告了一个段落了。三、案例感想通过这次捐款事件,我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我觉得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 但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更重要。尤其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艺术班。艺术班的学生 普遍家境都不错,这些学生生活条件好了,而情感方面却比别人更“冷漠”,大 多只关注自己的享乐,对别人的遭遇缺乏同情心。即使有的学生也捐款,但免 不了有些是因为从众心理在作祟。即使有些学生也有爱心,但让他将爱心及时 付诸行动却很难。其实这恰恰证明了他们缺少真正博爱的胸怀。另外,他们在 学习方面懒的动脑筋,但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脑子动的很快,点子也特别多, 所以,对待这些学生“道高一尺”,我们班主任就要“魔高一丈”。当然,作为 班

16、主任我觉得特别要经常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的说法,这是非常有道理 的。对于孩子来说,道德培养比智力开发更重要,因为道德低下的孩子不可能 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只重视体育,孩子将成为可悲的兽人;只重视智育,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 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懦夫。这些 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但是现在 的教育在体育和智育方面都很重视,就连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教育也还是多偏向 这两个“育”,这样的趋势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做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的社 会就像一个“筛子”,优胜劣汰,其中的“优”不仅包括成绩、能力,更包括优 秀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在现在的就业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以至排到第一 的位置。所以,势在必行,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要被越来越重视。这也是我从 这个案例中得到的最大感想。滴滴师爱,浓浓深情德育案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