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4472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艺术教育我见教育艺术是老师在教育活动中遵照教育规律,以本人独特的教学方法,制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交融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展学习。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讲究教育艺术,确实是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进展审美性学习。老师的人格美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灌输,正如陶先生说的“老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老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老师应对学生慈爱关怀,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老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爱生情感浸透到教学中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要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老师要以情感人,诱

2、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全体学生以热爱、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与艺术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知的开展与情感的开展共同构成个性的和谐,同时,智与美又是互相浸透、互相连结的,智的本身有非常多内容能够构成审美的对象,而美育确有一种对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因而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制造,并感到乐在其中。如此,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支撑着毅力,激化为认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前老师努力挖拙教材的审美要素,课堂中采纳多种生动爽朗的方式,努力使社会美、艺术美的要素充分展示,从而

3、使教学内容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确实、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要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施行的途径,并能获得非常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学科整合,能够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开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制造美的才能。 学习是一种特别的认识活动,毫无疑咨询,学生是这种特别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

4、融入教学,教学过程确实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到达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才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从根本上保证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 制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华。实践证明,教育方法假如缺乏制造性,必定流于僵化、单调。“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制造,把艺术教育融于小学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爽朗灵敏多样的方式。老师制造性地教,必定会指导学生制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本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制造的火花。老师多鼓舞,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间隔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小孩的信任是

5、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溶于学生的生活。老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养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顺眼,爱美、求美是儿童的根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遭到美的陶冶,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除了挖掘情意的要素外,还应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审美要素,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欢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留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

6、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本身的精神需要。 老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觉美的眼睛,能够敏锐、精确地开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四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小学教材的独特优势是施行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课本,比拟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非常高。因而,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构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我们做了非常多探究,有的设计出精巧、有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详细,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消费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定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构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入、长远的妨碍。教学时老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遭到美的教育,进展美的制造,因而,老师应努力提高审美涵养,擅长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要素、老师的人格光荣和审美化的教学气氛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反映了这一教学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美育本身的开展方向和教育创新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