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04471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导学案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朔州市二中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张守涛 审核:高三语文组 编制时间:2014年10月23日【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2、驾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把握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二、先学后教:1、内涵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子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子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剧烈追求特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统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

2、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予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2、常见的设问方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诗中的XX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方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子公的形象概括为:(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语言、肖像、动作,特殊是细微环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深坐”和“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3)结合背景,绽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子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加东

4、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接受,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宽阔,第四句在广袤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子公的形象概括为:三、由例及理:1、典例分析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供应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同学A)全诗呈现了一个孤僻傲岸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悠闲,又体现了他的傲岸。最终只留他与敬亭山,但照旧相看

5、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同学B)诗人如同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漂浮,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宏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同学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欢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误例:(同学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全部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

6、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终“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同学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视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溢无限的悲伤。天空的最终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慢慢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悲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孤独的心情也许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2、总结人物形象鉴赏

7、题答题步骤(答案构成)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四、当堂检测:2013年辽宁卷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

8、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饶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终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详细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意义)【思路分析】(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词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抗金英雄。(2)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可从下阕分析。(3)最终指出这一形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参考答案】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塑造了闲适、潇洒、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潇洒的生活看法;“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分析:(1)词后“沧州”的注释,示意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

10、份悠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忱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悟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外套。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歼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旧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样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1)什么形象(诗中塑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什么人的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逐句分析形象的各个特点,抓住主子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看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