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4150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能减排工作心得体会: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 2021年丰利镇节能降耗总结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节能降耗综合性工作的要求,按照县政府关于节能降耗的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完成我县“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目标,我镇制定并向相关企事业印发了丰利镇0年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与部分企业签定了单位产值能耗比上年度下降15%以上的目标责任书。并结合实际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为进一步实现节约、创新、高效的企业生产目标,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在辖区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节能工作,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本镇202年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

2、况 我镇认真组织目标责任企业到去年开展节能减排的试点单位进行学习,请试点单位介绍节能降耗的经验和技术改造取得的成果。通过镇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成立节能降耗办公室,按照目标分工合作,由分管生产的厂长牵头负总责,领导协调,监管推进,做好规划纲要和年度目标,落实技改、节能项目,适时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用政策激励调动各生间部门和一切有利于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的积极性,明确专职人员抓落实。江苏利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拨出节能降耗减排专项经费,按照生产环节制定操作规程,对从业人员分批次进行了节能降耗培训,从基础管理上将节能降耗具体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着力于加强生产工艺、质量提升、现场管

3、理,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特别是在电、原煤和水消耗上把握好各个环节,做到增产节约。 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资源消耗总量呈下降趋势,圆满实现了既定的节能目标(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 二、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开展节能降耗过程中,我镇重点节能降耗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我镇召开了全镇能减排工作会,对全镇节能降耗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成立了丰利镇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 工作真正列入了我镇各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组员由各办公室主任担任,研究制订了节能降耗的措施、工作思路、方法、

4、目标,对本辖区内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并进行监督检查。 (二)明确目标,积极推行节能降耗工作。 我镇明确了节能降耗目标后,对治污减排工作给予了有力指导,并进行监管控制,推进落实减排技术措施,规范节能降耗技术标准,指导标准化作业,推进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突出高耗能设备的监管淘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工艺装备的节能降耗。研究提出开展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措施。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各企事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了生产生活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组织领导。同时,通过培训指导,确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节能降耗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困难多、难度大,一方面

5、,虽然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得较好,但在节能降耗上应采取什么措施还找不到合理的方案,虽然也想引进先进技术来降低用电量、用煤量和用水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但却苦于缺少资金,造成企业在节能技术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大家在应用推广上也缺乏热情。同时,还存在生产生活工作管理水平不高、技能低下等问题,这都对节能降耗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些问题给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和下步工作打算 为了有效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必要的生产工艺需要进行改造和吸纳先进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加大节能降耗方面的扶持引导力度和技术指导,妥善安排和落实节能资金。二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机构,并对特种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技能。 我镇节能降耗工作将继续按照县政府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本辖区内节能降耗工作一如继往地扎实向前推进。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