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3636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07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课 型文言文精读课课 时3课时教 学 过 程环 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有关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2、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

3、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3、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4、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一课时复习备习检查(交流)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播

4、放幽雅的古筝曲,同时展示清幽的潭水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情感,营造课堂气氛。今天我们一起看柳宗元在郁闷中是如何发现大自然赐予他的欣喜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一、基础知识1、介绍作家作品。2、查字典,积累生字。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4、翻译课文。二、行文思路是什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重点:读文翻译)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准确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出示翻译要求:信、达、雅出示评价要求:是否读准字音、停顿准确是否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出示评价要求

5、:是否做到了信、达、雅。师小结课文行文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石潭氛围介绍同游者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初步感知学习目标。朗读课文。 对子读文翻译练习。组间交流: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朗读全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学生可能从各个角度发言,显示出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教师要灵活处理。第二课时研习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重点研读赏析第第二、三、四自然段。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作者抒写在潭上所

6、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7、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特色,从描写入手分析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认识景物描写并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其作用。形象分析: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主旨探讨:教师点拨总结: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中鱼的句子;描写溪身和岸

7、势的句子;描写小潭氛围的语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2、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3、组内探究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及原因。4、根据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柳宗元。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小石潭的景物。感受作者情感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潭中鱼可百许头”段落,要读得特别舒缓、轻快,表现游者欢快的心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要用重音轻读法和拖读法。第三课时精习1、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2、任选其一:(1)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点拨:(1)先声夺人。(2)抓特点,用比喻。(3)正面描写。(4)正面、侧面相呼应。(5)对比描写。(6)拟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任选其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评价时注意结合文章主旨;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注意从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来领会文章。时习1、阅读拓展:永州八记。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柳宗元的认识。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景物: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教学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