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03425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中毒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中毒分为职业中毒和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因为接触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苯)含量超标造成缺氧而发生的窒息及中毒现象。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食物中毒是指因为人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事故在企业中时有

2、发生,特别是食物中毒,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所以,必须提高劳动者对防止中毒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一、.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1、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2、降低毒物的浓度。控制毒物进入人体的剂量,生产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将毒物处于封闭的管道或器具之中,无法做到这个点的,应有通风排毒设施,降低空气中的浓度,使其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且有个体防护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3、严格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或减少误操作,避免毒物外逸。严格执行个人卫生保健制度,

3、人体表面接触毒物以后,对污染部位进行必要的清洗处理。4、革新技术,改造工艺。尽量釆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有可能时釆用遥控乃至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亦可从根本上控制毒物的逸散。5、通风排毒。安装通风装置时,首先要考虑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最常用的是局部抽出式通风。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作业以及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局部排毒装置的结构和样式,以尽量接近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扩散,而又不妨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经通风排出的废气,要加以净化回收,

4、综合利用。当建筑物地下室外侧回填土方仅剩下后浇带部分而且正要进行该部分的防水施工时,必须定时监测防水材料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并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6、建筑布局卫生。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但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卫生上的要求。有毒物逸散的施工作业,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生产设备应隔离。使用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能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工房。其内部装饰应符合卫生要求。7、搞好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除普通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还需供应特殊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

5、性大的毒物,要有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施。8、增强体质。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注意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9、安全卫生管理。对于特殊有毒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10、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1)、实施就业前健康检查,排除有职业禁忌症者(心脏病、高血压、过敏性皮炎及有外伤者)参加接触毒物的作业。坚持定期健康检查,尽早发生工人健康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以便观察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程度,及时改善环境,使毒物浓度控制在对人无害的水平以内。、工人挖孔桩施工中,当桩井深度超过5米,每天下

6、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下井;否则,应先釆取井下换气措施,符合要求后才能下井。、工人挖孔桩井下及地下室防水作业施工,操作人员与监护人员定时联系信号,此外应釆取轮换作业方式。二、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基本要求1、理应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合的食物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门、窗、锁要牢固,钥匙要专人保管。2、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釆取消除苍蝇、老鼠、蝉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3、理应有相当的消毒、更衣、盥洗、釆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4、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理应合理,防止生

7、食物与熟食物、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食品过夜要上锁封存。茶缸、饮用水热水器必须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5、设置卫生消毒柜。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其他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6、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7、卫生许可证要挂在显目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理应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工作衣帽。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厨房。8、生、熟食物要定点釆购。9、从市场上购回的蔬菜要先用清水洗净,浸泡约半小时后,用开水烫过才煮炒。10、切菜的砧板、盛食物的容器要生熟分开,碗筷和洗碗布要经常消毒。11、所有

8、食物均应实行24小时留样。12、不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鱼、发芽的土豆和发霉的米、面、发生、甘蔗、瓜菜等食物。13、不要自行乱釆摘、进食山上及野外的野生蘑菇。14、不售卖、使用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食品。隔餐的饭菜要加热煮透才食用。15、不食用因病因毒死亡的禽、畜和已死亡的黄鳍、甲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三、发生中毒事故的应急措施1、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2、食物中毒的特点:、突然暴发。在短期内(一般224小时)有多人发病,所有发病者与进食某种食品有明显的关系。如果停止食用引起食物中

9、毒的食品,则发病迅速停止。、病者多是在同一伙食单位进食同一食品。进食量多的人,病情较重。(3)、菌性食物中毒多发在夏、秋季节。误食毒蘑菇中毒多发在春、夏季多雨及暖湿的季节。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和防疫站。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在送医院前,如果发现中毒者口服的食物并非强酸、强碱或其他的腐蚀物,又清醒合作,可即让其饮水23碗,至感到饱满为度。随即用手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4、当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首先必须切断毒物来源,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对中毒地点进行送风输氧处理,然后派有经验的救护人员佩带防毒器具进入事故地点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使其

10、呼吸新鲜空气和氧气,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5、在切断毒物来源之前,严禁任何人未佩带防毒器具进入现场抢救。6、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暧、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7、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8、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碱、强酸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用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9、现场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

11、使用。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10、生产现场的自救互救。生产施工现场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11、抢救人工挖孔桩井下及地下室的中毒、窒息者时应用安全带系好其两腿根部及上体,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附赠篇二:中毒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在工程施工中,一般常见的中毒事故主要有镒、苯中毒、液化石油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等。遇到中毒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确保自

12、己安全,报警和电话求援,将患者移离危险区,实施第一救援。(1)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伤员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特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一旦岀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琦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也可对昏迷者人中、十宣、涌泉等穴针刺,待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2)对于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有人恶意投毒、调味品使用错误、食物过期或者不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以及食堂卫生条件较差所造成。中毒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抽搐、呼吸困难、陷入昏迷状态等情况。根据食入量的不同而有所轻重。如若发现有食物中毒现象首先应上报上级领导,并尽早给昏迷着提供氧气,接着组织救援队伍将中毒者快速送往离事发地最近的医疗场所釆取急救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