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简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03217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卫生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简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卫生硕士点简介一、公共卫生的起源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现在,公共卫生已经 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人类早期对健康的需求 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 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解决因大规模群居带来的负面健康问题,公共卫 生的概念和实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实践是从饮食、供水、个人卫生、社区居住 和环境卫生及传染病的预防开始的。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理论 也是在具体的饮食安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应急等公共卫生的实践中 开始出现萌芽。到了中世纪(公元500年到1500年),欧洲城市的公共卫生

2、服务 已见雏形。现代公共卫生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实现现代工 业化的国家,最早面临工业革命带来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现代 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发展,是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现代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地成长与壮大是和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是由政府主导的,是在应 对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至今,中国公 共卫生体系从建立,健全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 主义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赤贫基础之上,在各种资源源极其匮乏的 条件下,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控制 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

3、病,显著地降低了孕妇和婴儿死 亡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开 展的预防医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预防医学教育为公共卫生体系 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以上公共卫生成就加上医学科学的进展等因 素,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人民的人均期 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6年的73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二、公共卫生的定义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时间很短,至今不到 二百年。然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公共卫生的各种定义至少有十八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 授温思络(Charles-Edward A. Winsl

4、ow)早在1920年提出的,他描述 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这个定义比较完整,是世 界公共卫生界引用的最多的一个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有 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 和艺术。这些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人们注意 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以 及建立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以这 样的形式来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 的健康和长寿权利”。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在其 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

5、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地提出 了十分精练的公共卫生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为 保障人人健康的各种条件所采取的集体行动。”中国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定义,2003年,作为当时中国公共卫 生界的官方代表,时任中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的吴仪,在全国卫生 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中国定义。产生2003年中国定义 的背景是中国刚刚取得了抗SARS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在这样的背景 下,全国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各级政府官员痛定思痛,认真回顾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卫生正反两方面的宝贵历 史经验,对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结出 一个既与国际先进理念相符,

6、又便于指导我国公共卫生实践的公共卫 生定义。2003年我国公共卫生定义如下:“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 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 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 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该定义之后还有一段具体解释:“公共卫生建设需要国家、社会、 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要代表国家积极参与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社会,民众和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公共 卫生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促进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 流行;教育民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

7、活方式;培养高素 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全面的公共卫生定义。该定义兼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界对现代公共 卫生的共识。三、公共卫生硕士点简介公共卫生硕士 MPH有“卫生行业的MBA”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 位。其任务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机构等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卫生项目管理、卫生 防疫管理和医院管理等卫生事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一)设置原因:设置和试办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

8、 要举措。我国现有的高层次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相当缺乏,MPH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具有较 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开辟了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渠道。在复习迎考中,考生主要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公共卫生硕士(MPH)联考考试大纲与 考试指南(卫生事业管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此外,考试语种为英语的考生 还可参考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 复习指导。考生所需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联考考试大纲,也可在全 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下载。为突出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实行三段式培养模式,即理论 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

9、究。理论学习采取定期集中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 期间至少安排一个月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结合公共 卫生的实际需要选题。攻读学位者按照培养计划要求,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公共卫生现 场实践、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将被授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二)专业方向1. 疾病预防控制:通过对现代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等专业书籍的系统学习,使得学员能够全面掌握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并在 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实现MPH的培养目标。2. 临床流行病学:通过对现代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等专业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临 床科研设计

10、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实现从事临 床管理专业的MPH的培养目标。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方向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 应用型专业人才,特别是营养与食品政策制定,社区健康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等高级管理人 才。课程设置为英语、流行病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卫生监督学、卫生检验、毒 理学、计算机基础、心理学、营养学基础、营养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食品卫生与安全控 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4. 卫生学与卫生执法监督:专业方向为对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食品、化妆 品、医疗机构中的卫生学问题进行监测与监督。要求完成环境卫生学、营养与

11、食品卫生、卫 生检验基础、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放射卫生、卫生法学、现场调查技术等课程。5. 环境健康效应与评价:专业方向为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 素)的分析测定、人群健康效应调查与评价(急慢性中毒、三致效应等)、分子生物效应研 究、干预防护措施研究等内容,要求完成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卫生检验基础、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毒理学等课程。6. 化学危害检验、评估与控制:专业方向为环境、生产、生活中各种化学毒物,以及 突发化学事故的检测、评估与控制。包括化学中毒检验,化学毒物污染,食品化学安全,化 妆品安全,以及化学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等,培养应对各种化学危害相关

12、的公共卫生 管理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完成化学危害检验、化学危害评估与控制、卫生事业管理、卫生 经济学、社会科学、专题讲座及研讨等课程。7.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卫生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卫生政策分析、卫生经 济学、卫生管理研究方法、医疗保障体制等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管理 人才。8. 医学救援与应急管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应急管理、灾害医学、卫生管理学等课程学 习和论文写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才。9. 管理心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管理学、管理 学基础、卫生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为医疗卫生机

13、构培养管理心理人才。10. 卫生管理统计: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信息学、卫生 管理统计、医院管理统计等课程。11. 生物统计: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实验设计与统计分 析方法、观察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遗传与基因统计方法等课程。12. 电离、电磁辐射危害及卫生防护:研究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医学 应用,辐射危害的防护、诊断和治疗,核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理。13. 物理因子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研究声、光、电等物理因子效应及医学应用,物 理因子职业暴露和公众暴露的危害评估、预防、诊断和治疗。14. 公共口腔卫生和口腔医疗服务管理:专业方向要求完成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 医院管理学、公共口腔卫生学、口腔医疗管理学、口腔医学史等课程,提高各级口腔医院、 口腔门诊部等单位从事公共口腔卫生和口腔卫生管理的在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 质和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