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2787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肖晓芬滑蓉蓉吴春燕刘玉芬严向芳严秀杰通讯作者:史晶【摘要】目的探讨防跌倒干预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寻求保证患 者安全的措施,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7 月收治的脑外伤住院患者380例,分别予以防跌倒干预预案和常规防跌倒护理措 施,比较两种干预措施对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率的影响。结果:防跌 倒干预预案后可明显降低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干预前为11%,十 预后为4.9%)。结论:制定有效的防跌倒干预预案,早预见、早干预可以减 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关键词】 防跌倒 护理干预 脑

2、外伤 安全护理据医疗机构统计,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逐年增加,防范住院患者 跌倒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由于神志及肢 体功能障碍,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患者及家属住院后对疾病本身的关注程度高 但对安全方面认识不足,依从性差,因此容易发生跌倒事故。本科应用我院护理 部制定的跌倒评估表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脑外伤后遗症患者防跌倒安全 意识得到很大提高,降低了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患者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细胞移植科2010年8月2012年7月住院的脑外伤 后遗症患者共380例,年龄1-71岁,平均年龄30.7811.89岁,男228例,

3、女 42例。住院时间1526天,平均住院日18天。入选病例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行动不便或使用助行器者;视力不佳者头晕、头痛者;使用镇静、抗癫 痫药物。曾有跌倒史。将满足条件的360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实施常规防跌倒 护理措施的178名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防跌倒干预预案的182 名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2. 客观评估:2.1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诊断、 意识状态、有无跌倒史、有无视力障碍等情况,然后根据我院护理部制作的跌倒 高危患者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项目逐项计算得分:1)患者年龄(65岁=0,N65岁= 1);2)最近一年在家中或

4、医院有无跌倒(没有=0,有=1);3)有无意识障碍(没有=0,有谵妄、神志不清、躁动等其中一项二1);4)有无视力障碍(没有=0,有近视模糊、白内障、青光眼、眼部疾患等其中 一项二1);5)有无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没有=0,使用镇静剂、降压药、降糖药、 利尿剂、散瞳剂、抗癫痫药、麻醉止痛剂等其中一项二1);6)有无排泄障碍(无二0,有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等其中一项二1);7)行动不便有无专人陪伴(有二0,无二1);8)有无头痛、眩晕(无=0,有=2);9)有无活动障碍(无二0,有生活不能自理、偏瘫、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其中 一项二2);有无体能虚弱(无二0,有脑血管疾患、高热、贫血、营

5、养不良等二2);10)有无使用辅助器(有二0,无二2)。评估表总分15分,评分达到3分定为轻度跌倒危险,4至6分为定为中度跌倒危险, 7分以上为重度跌倒高危者。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实施防跌倒干预。表一、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信息表跌倒风险% (n)轻度中度重度对照组39.3%(70)38.2%(68)22.8 %(40)观察组41.7%(76)39.5% (72)18.6%(34)2.2常规防跌倒护理措施: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够取的地方,需要医护人员帮忙 时及时按铃呼叫;行走不便需有家属陪同或使用助行器;穿防滑鞋; 跌 倒高危者,外出检查应有专人陪护;地面有水及易滑液体洒落时,及时处理;

6、夜间打开地灯或卫生间镜前灯,方便夜间入厕;教患者做到“三个半分钟”: 醒来不要马上起床,休息半分钟再坐起;坐起后休息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后半分 钟再行走11;睡眠时加用床档,避免发生坠床,有意识障碍者使用保护性约束; 嘱患者加强高危地点的自我防护:床边、厕所、浴室、走廊;服用药物及输 液后及时上床休息,需要上卫生间时需有专人陪同,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 跌倒。(11)教会正确固定床脚刹车,及时放回床尾摇把手。2.3.防跌倒干预预案2.3.1重视入院宣教,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疾病宣教等,让患者尽快熟悉住 院环境,了解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2.3.2告知患者易导致跌倒的药物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

7、抗焦虑忧郁药、扩血管药降糖药等药物的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提高患者防跌倒 警惕性。2.3.3患者的穿着给予指导。衣裤、鞋的大小要合适,裤腿不要过长,尽量不穿 拖鞋,应穿防滑软底鞋。2.3.4其他:为了减少患者跌倒后骨折的风险,鼓励患者进食富含钙质、维生素D 的食物,并进行常规锻炼,使用髋骨保护装置I。2.3.5落实健康教育到位:制定住院患者防跌倒告知书,对患者在医院可能造成 跌倒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告知,并嘱咐患者仔细阅读,待患者及家属理解 并同意配合后签字。2.3.6悬挂防跌倒警示标识:防跌倒标识的应用对护患双方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

8、在执行入院介绍时详细对患者行跌 倒风险评估,确定为高危跌倒者给予悬挂防跌倒警示标识。当发生纠纷时,防跌倒 标识还可提供有效证据,防患于未然。2.3.7定期的检查督导,由病区护士长及防范跌倒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落实,确保 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3. 效果评价3.1、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 干预前后跌倒风险使用跌倒率表示,其前后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V0.05有统 计学意义。3.2对照组总住院人数178人,发生跌倒20例次。在此组患者中,存在高度跌 倒风险的40名患者中,发生跌倒的人数为11例次;中度和轻度跌倒风险的患者 138人中,发生跌倒的为9例次。

9、防跌倒护理干预组总住院人数为182人,发生 跌倒9例次。此组患者中,存在高度跌倒风险的患者34人,实际发生跌倒的人 数为4例次;中度和轻度跌倒风险的患者148人,实际发生跌倒的为5例次。实 施防跌倒干预预案前后对比,p V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表二、两组患者跌倒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总评对照组271111%观察组2344.9%P值3.3本研究中有180名患者使用了巴比妥类药物,有3例发生跌倒;98名患者使用 了苯二氮卓类药物,有4例发生跌倒;60名使用了丙戊酸钠,其中有2例跌倒。表三、使用精神药品后发生跌倒的分析药物患者跌倒例数患者使用药物总数跌倒率(%)巴比妥类31802.2

10、苯二氮卓类4984丙戊酸钠2603.34、讨论脑外伤患者属于预防跌倒的重要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这些患者 常有肢体活动的障碍、视力障碍、神志异常等,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有 研究表明脑外伤患者所用的抗癫痫药、镇静催眠药等与跌倒风险增加有关6。 本研究中4%的患者在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了跌倒,可能是因为 这类药物的镇静和低血压的副作用所致7-8。因此防跌倒是保障脑外伤患者住院 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138例患者中发生跌倒例数为16例次,对照组132 例患者中发生跌倒例数为33例次,经x 2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在脑外伤

11、住院患者中开展防跌倒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发生跌倒事 件,有效减少住院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本次调查发现被列为跌倒高危的病人对跌倒认识不足,不了解自身存在的跌 倒危险因素,不清楚跌倒发生的高危地点,不知道如何预防跌倒。有研究显示, 跌倒患者大部分发生在病房,约占57.9%;卫生间占30.3%;上下床和轮椅占 36.4%。另外有学者统计大部分患者(61.5%)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适当的能 力照顾自己9。这些患者可能错误的判断或者高估了自己的体能。因此我们应 更加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清楚跌倒发 生的高危地点,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护理

12、干预。预防跌倒的关键在于防跌倒健康教育和措施是否落实。护士必须持续评估 患者及家属是否掌握了预防跌倒相关知识。通常患者家庭成员会轮换看护,造成 预防跌倒的知识不能传递到下一个看护者。作为护士,对患者、家庭各成员、及 探视者进行多次反复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0。护士应持续的提醒患者及家 庭成员在病房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例如上下床、上下轮椅等。跌倒不仅仅会造成患者身体的损伤、经济的损失,而且在社会心理上会造成 更严重的后果,例如恐惧、行为退缩等11-12。跌倒导致的害怕跌倒使得一些患 者出现心理障碍,害怕再次跌倒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心理应鼓励家属多与 患者沟通,做好防跌倒健康教育,对于有过跌

13、倒或骨折的患者加强心理疏导,解 除其恐惧心理,并陪伴或帮助患者一起活动,从而建立其自信心。参考文献:1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 21) : 143.2 Kannus P,Sievanen H,Palvanen M,Jarvinen T,Parkkari J: Prevention of falls and consequent injuries in elderly people. Lancet 2005,366(9500):1885-1893.3 McClure R, Turner C, Peel N, Spinks A, Eakin

14、E, Hughes K: Populationbased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related injuries in older peopl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CD004441.4 .Kannus P, Uusi-Rasi K, Palvanen M, Parkkari J: Non-pharmacological means to prevent fractures among older adults. Ann Med 2005,37(4):303-310.5 郑芝芬,蔡学联,陈

15、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 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6 张彩华,朱宏霞,瞿杨,等.神经系统疾病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护 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13): 1496-14997 Xiang, Y. T., Weng, Y. Z., Leung, C. M., Tang, W. K., & Ungvari, G . S.(2007b). Clinical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use of benzodiazepines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schizophrenia patients. Pharmacopsychiatry, 40, 269-274.8 Xiang, Y. T., Weng, Y. Z., Leung, C. M., Tang, W. K., & Ungvari, G . S.(2007c). Clinical correlates of clozapine prescription for schizophrenia in Chi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