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02480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94 大小:4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8 年修订版)二一八年六月 1 目录前言5第一章 能源活动6一、概述6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10三、生物质燃烧活动29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31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32六、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36第二章 工业生产过程38一、概述38二、水泥生产过程39三、石灰生产过程40四、钢铁生产过程41五、电石生产过程43六、己二酸生产过程45七、硝酸生产过程46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47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49第三章 农业活动58一、概述58二、稻田甲烷排放59三、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61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66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69第

2、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74一、概述74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75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85第五章 废弃物处理90一、概述90二、固体废弃物处理91三、废水处理100第六章 不确定性109一、概述109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109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111第七章 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115一、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趋势115二、对策建议115第八章 市县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及大纲116一、总报告116二、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130三、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报告137四、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143五、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147六、废弃

3、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报告152第九章 质量控制157一、概述157二、质量控制程序157三、质量保证程序160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161五、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系统164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166附录二:市县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169附录三:农业活动排放因子计算与不确定性量化推荐值171附录四: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182附录五:指南 2018 年版修订及相关要求说明183前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 势,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相继印发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浙政发2

4、01050 号)、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浙政办发2011140 号)、浙江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13144 号)、浙江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浙政发201731 号),明确“推进省、市、县(市、区)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常态化,加强清单应用”。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 按照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注重应用的目 标导向,我委组织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修订形成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2018 年修订版),作为我省各市、县(市、区)温室气体清单

5、编制依据。本次修订主要对部分活动 水平、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明确,对不确定性分析、趋势分析等要求作了调整。考虑到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复杂性,本指南必然还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相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反馈意 见,以便不断完善本指南。第一章 能源活动一、概述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市县能源活 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活动 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 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煤矿和矿后活动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 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一)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源界定化石燃料燃烧温室

6、气体排放源界定为市(县)境内不同燃烧设备燃烧化石燃料并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涉及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并根据“在地原则”区分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其中,直接排放源是指发生在本市(县) 地理边界内的燃烧设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计算在本市(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间接排放源是指由本市(县) 生产或消费活动诱发了本市(县)地理边界外的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本地消耗的从外地调入的电力或热力(蒸汽、热水)引起外地为生产这部分电力或热力而产生的排放、从本地加油出发的境外交通排放(国际航空航海、国内民航、铁路内燃机车)等,间接排放不计入本市(县)温室气体排放

7、总量中, 而是报告在信息项下。1. 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场所是否固定可分为固定排放源和移动排放源。其中固定排放源按部门可分为工业和建筑部门、农 业部门、服务部门、居民生活部门,并参考表 1.1 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细分;移动排放源指交通营运部门的交 通运输活动,移动源的交通方式可细分为民航、道路、铁路、水运等。表 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公用电力与热力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

8、生产和供应业固定源钢铁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工工业和建筑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建材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此处交通运输部门指从事交通营运活动的交通运输业,与我国统计体系中交通运输部门的指称相同。固定源所覆盖的各行业的交通工具用能在各行业中计算。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所指称的公用电力和热力仅指公用火力发电厂和公用供热厂的发电和供热, 不包括自备电厂及其他供热,与我国能源平衡表的界定和计算有所不同。 工业和建筑业下的细分应结合各市(

9、县)的产业和工业具体情况,可以将本市(县)的重点行业单列出来报告在信息项下,将非重点的工业综合列入其他工业部门。 7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 制品业;其他采矿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 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工业和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建筑业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固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工业和记录

10、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源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农、林、牧、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修装饰业;其它建筑业交通运输储运业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服务业及其他 餐饮业;其它行业,并且扣除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量居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渔业农、林、牧、渔 农、林、牧、渔业移 交通运营动部门 源航空运输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业,限各类型航空器用能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仓储业;邮政业, 限机动车用能铁路运输业,限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用能水上运输业,限各类船舶发动机用能2. 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燃烧设备技术类型可分为:固定源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发电锅炉(

11、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如高炉、转炉、造气炉、烧结机、轧钢加热炉、氧化铝回转窑、水泥回转窑、石灰立窑、砖瓦轮窑、玻璃窑炉等)、 灶具、发电内燃机、其他设备等;移动源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各类型航空器、道路运输车辆、 铁路机车、船舶等。3. 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燃料品种可以分为:固体燃料:主要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它洗 煤、煤制品、煤矸石、焦炭、其它焦化产品等;液体燃料:主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 脑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石油沥青、石油焦、其它石油制 品、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 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等。(

12、二)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源界定生物质燃料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农业废弃物及农林产品加工业废弃物;二是薪柴和由木材加工而成的木炭;三是人畜和动物粪便;四是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源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的省柴灶、传统灶等炉灶, 燃用木炭的火盆和火锅,工商业部门燃用农业废弃物、薪柴的炒茶灶、烤烟房、砖瓦窑、垃圾焚烧炉等。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生产 与消费的总体平衡,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两者基本抵消,只需要编制和报告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废弃物处理领域进行核算,能源活动领域只作为信息项说明。(三)煤炭开采和矿后活

13、动逃逸排放源界定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甲烷排放源主要分为井工开采、露天 开采和矿后活动。井工开采过程排放是指在煤炭井下采掘过程 9 中,煤层甲烷伴随着煤层开采不断涌入煤矿巷道和采掘空间,并 通过通风、抽气系统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的甲烷排放。露天开采过 程排放是指露天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释放的和邻近暴露煤(地)层释放的甲烷。矿后活动排放是指煤炭加工、运输和使用 过程,即煤炭的洗选、储存、运输及燃烧前的粉碎等过程中产生 的甲烷排放。(四)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源界定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是指油气从勘探开发到消费的全过程的甲烷排放,主要包括钻井、天然气开采、天然气的加工处理、天然气的输送、原油开采

14、、原油输送、石油炼制、油 气消费等活动,其中常规原油中伴生的天然气,随着开采活动也会产生甲烷的逃逸排放。我国油气系统逃逸排放源涉及的设施主要包括:勘探和开发设备、天然气生产各类井口装置,集气系统的管线加热器和脱水器、加压站、注入站、计量站和调节站、阀 门等附属设施,天然气集输、加工处理和分销使用的储气罐、处理罐、储液罐和火炬设施等,石油炼制装置,油气的终端消费设施等。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一)清单编制方法1、化石燃料燃烧 CO2 排放市(县)级能源活动化石燃料燃烧 CO2 排放量采用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也即 IPCC 方法 2)计算。该方法基于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燃料消费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相应的排放因子等参数,通过逐层累加综合计算得到 CO2 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CO2 排放量=(EFi,j,k Activityi,j,k)(1.1) 式中:EF:排放因子(kg/TJ); Activity:燃料消费量(TJ),以热值表示,需要通过将实物量数据乘以对应的低位发热值获得; i:为燃料类型; j:为部门活动; k:为技术类型。计算步骤如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