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2476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管沟开挖施工方案1)、管沟开挖施工按路基土方施工顺序进行,并与路基配合施工。2)、管沟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施工。3)、机械开挖时,顺便将雨水进水井处的管沟挖出。2、检查井及及雨水进水井施工方案1)、检查井开挖:在已经挖好的管沟内,找到检查井的位置后。用人工将管沟扩挖 并加深,直到满足检查井施工的要求,并留出施工工作面。2)、由于雨水进水井较浅采用人工开挖。3)、检查井及雨水进水井砌筑采用搅拌机拌制砂浆,人工砌筑。3、管道安装施工方案雨水管采用购置成品,汽车运输,吊车吊装就位,人工调直、调平并安设胶圈。4、管沟回填施工方案1)、管道两侧及管顶 80cm 范围内,采

2、用机械回填,人工、平整打夯。2)、其余采用机械分层回填,机械夯实,个别机械到不了的部位用人工夯实。5、施工方法5.1 沟槽开挖在路基填筑完成后,路面未施工前,及时进行雨水工程的施工。沟槽开挖程序:测 量放线f分层开挖f找坡整平f留足预留土层f人工清挖。管沟开挖前要将所有障碍物清理干净,放出开挖的边线。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方式。沟槽深度预留 15cm 厚度暂不开挖, 待基坑验收后,采用人工整平,严禁超挖。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30cm左右,边挖边检查宽度及坡度, 不够时及时修整,至设计标高后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及标高,要求坑 底凹凸不超过 1.5cm

3、。弃土应及时外排,在沟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 沟槽边缘保持 1m 以上距离,以保证边坡稳定。挖土期间沟槽边严禁进行大量堆载,地面堆载数量绝对不允许超过设计支护结构时 采用的地面超载值。管沟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 管沟挖好后不能马上回填,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并派专人看护,以保证安 全。5.2检查井及雨水井砌筑修整井底至设计标高后,首先进行 3:7 灰土垫层的施工。严格按配比施工并拌合均匀,控制好水量,分两步回填,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将垫层 夯实,密实度达到 95以上。3:7 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底板的施工。用搅拌机拌合,用插入式 振捣器振捣,平

4、板振动器振动面层并找平。混凝土早期强度达到后,砌井前先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并放出中心线及边线,浇 水湿润。雨水检查井、进水井均采用砖砌, 1:2 水泥砂浆内外抹面。雨水检查井流槽采用与 井墙一次砌筑成型。砌筑时严格按照“三一”砌砖法施工。砂将采用机械拌合,并严格计量以保证强度。做好预留接口的工作,进水井预留雨水支管接口,检查井预留雨水支管、雨水管接口。5.3 管道安装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基底整平。并立即进行3:7 灰土垫层施工。对放坡不够和挖沟较深处,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具体用钢管和木板进行对口支撑,间距为2.5m,直至管道施工完毕。3:7 灰土严格按配合比搅拌均匀,保证达到最佳含水量。

5、分段填筑,蛙式打夯机夯实,密实度达到95%以上,厚度30cm分两部回填。购置成品雨水管,汽车运输,安装采用吊车吊装,人工配合进行找坡、调直工作。管道安装按从下坡往上坡和承插口向前的原则进行。 雨水管接口处采用承插胶圈接口,管口在安装前清理并刷洗干净,再套牢胶圈,确保连接紧密,不漏水。雨水管直顺,管头与井壁齐平,管头顶部雨水口与井壁用5 号水泥砂浆填缝,确保密实、稳固。5.4 管沟回填管道安装完毕,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开始回填,夯填土密实度不小于 95%。首先对管道两边同时对称分层夯实直至管顶800m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填土夯实。分层厚度依压实机具而定。填土应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夯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人工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 行行相连,分层夯打。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时,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般填土厚度不大于25cm,打夯之前对填土平整,依次在夯填过程中,应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和密 实度,当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上层填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