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02279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8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义(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保教知识与能力一、教师资格统考介绍实施地区:浙江、湖北、河北、上海、广西、 海南、山东。 二、笔试课程安排1、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2、 试卷结构分析三、往年部分考题示例1、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2、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四、 学科内容分析及备考建议*大纲是依据是方向;教材是基础;方法是关键

2、;主观努力很重要。五、 关于课程1、精讲2、精简3、精选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大纲分析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

3、用。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概念l “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l 广义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

4、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慧结构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l 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l 儿童发展大体表现特点: 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 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 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二、儿童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特点(一)婴儿期的特点u 婴儿期一般指从出生到满3周岁的婴儿。u 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

5、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刚出生新生儿的脑只占成人脑的25(体重只有成人的5),3岁时婴儿的脑已达到成人的75。u 这一时期婴儿的行走动作、手的动作得到了发展,其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首部到尾端、从躯干到四肢、从整体到特殊;在感知觉方面婴儿的视敏度、听敏度、颜色视觉、听觉、立体知觉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并具有符号记忆能力、信息编码能力、动作思维能力以及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时期婴儿的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言语发展是婴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婴儿期儿童的情绪不断分化,出现了社会性微笑等社会性情感,出现了依恋性社会行为,在

6、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简单交往。(二)幼儿期的特点u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的飞速发展时期,约从3岁到6岁,在我国学制中对应于幼儿园阶段。进入幼儿期,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产生了参加活动的愿望,增强了独立意识。但幼儿的能力有限,常常需要成人的帮助。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同独立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有限的矛盾。u 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u 认知语言个性倾向发展交往能力:能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并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u 这一时期儿童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能

7、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同时希望有效地影响他人。(三)学龄儿童期的特点u 712岁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因而称为学龄儿童初期。u 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了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儿童学习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强制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调动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同时学习也是儿童根据社会的要求完成社会义务,产生责任感、义务感,培养其意志、情感,发展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四)少年期的特点u 少年期是青春发育时期,约从12、13岁到14、15岁,在我国学制中基本对应于初中阶段,也称学龄中

8、期。这一时期是儿童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为身高、体重、体形、大脑结构、头面部的变化,身体、生理各方面机能的增强,生殖系统发育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五)青年期的特点u 青年期阶段从14、15岁到17、18岁,与我国学制的高中阶段相对应,也称学龄晚期。经过少年期生理与心理上的剧变,青年期的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走向形式化、抽象化、符号化。从社会性方面看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自省性,自尊心增强,自我评价深化,自我价值观确立,人际交往扩大,同伴群体稳定,社会性发展接近于成人。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u 心理

9、是人脑对周围世界的反映。u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u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能离开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u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2)生理成熟u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2社会因素u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家

10、庭、幼儿园与社会三个方面。(1)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二)主观因素l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的客观因素,而且有主观的因素。所谓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内部的因素。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四、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u 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1、影响发展的因素u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

11、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2、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成熟的原则。(5)自我调节的原则。3、育儿观念u 对家长提出如下忠告:(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4)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二)精神分析学说u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前期,弗洛伊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

12、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u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u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三)行为主义学说1、传统行为主义(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2、社会学习理论u 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睁大眼睛和撑起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其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

13、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四)认知发展学说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的认知。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两种经验。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 平衡过程是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物体永存性的概念。(2

14、)前运算阶段(27岁)。有三个特点:一是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二是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守恒概念;三是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19081991年),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1 、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环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的。2、 人生历程理论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人生历程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第二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u 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

15、,它受到身体的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的制约,儿童的动作发展不仅对身体有影响,对儿童的智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身体的发育u 身体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一)身高体重的变化u 儿童身体发育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个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二)骨骼肌肉的生长(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二、动作发展的规律1、有上而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4、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三、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基因、中枢神经等)(二)非生物学因素(物质环境、养育观念)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特征的概念u 在儿童心理过程的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年龄特征。(一)年龄阶段u 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作年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