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0218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 一期高层区由武汉绿洲房地产公司开发,杭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汕头*建设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公司承建。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管桩设计安全等级为 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本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基础型式采用人工挖孔墩,混凝土承台和联系梁。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

2、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 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 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 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共在一期多层区布置17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三、测量执行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四、测量

3、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4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采用索佳C32II水准仪,用普 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mm (n测站数)。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 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 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沉降观测点

4、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 设于土0.0 (如土0.0与室外地平不一致,则按室外地平)以上约0.5m的位置。本次共布设17个沉降观测点(详见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沉降观测点与 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沉降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2.0 0.70 1.40 n 2.0 n索佳C32II型仪器,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

5、求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 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 格遵行规范要求: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3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 测高差较差(mm)四等 C32II 100 5 10 0.2 3.0 5.0五、沉降观测的周期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6、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楼层按6层计,共7 次。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共观测3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 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取值为0

7、.04mm/d。六、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组成使用的仪器: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索佳C32II型水准仪,测量精度达土2mm/km,精确读数至1mm,估读至0.5mm。水准尺使用南京顺风5M宽面铝合金塔 尺(最小刻度1MM)。人员组成: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负责人一人,观测人员一人。对测量水准仪进行定期检验,加强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有检查记录,使用仪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将仪器置于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 无尘土,经常擦拭保养仪器。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 入“沉降观测

8、记录”中(表11-2)。(2)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一上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2)计算总沉降量:总沉降量=本期沉降量+上次本期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期沉降量、总沉降量和观测日期等记入“沉降观测记录”中,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

9、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fi 用的仪器和人员组 成使用的仪器: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索佳C32II型水准仪,测量精度达土2mm/km,精确读数至1mm,估读至0.5mm。水准尺使用南京顺风5M宽面铝合金塔 尺(最小刻度1MM)。人员组成: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负责人一人,观测人员一人。对测量水准仪进行定期检验,加强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有检查记录,使用仪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将仪器置于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 无尘土,经常擦拭保养仪器。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

10、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 入“沉降观测记录”中(表11-2)。(2)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期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一上次观测所得的实测标高2)计算总沉降量:总沉降量=本期沉降量+上次本期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期沉降量、总沉降量和观测日期等记入“沉降观测记录”中高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 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

11、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 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 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12、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 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 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 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

13、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 失去观测意义。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 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

14、使用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 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Ea-EbWln一,表示测站数。(或 h=Ea-Eb1.0VL,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 前后视距:W30m(3) 前后视距差:W1.0m(4) 前后视距累积

15、差W3.0m(5)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W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 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 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2) 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 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 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 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