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02046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细胞生物学cll ioo: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构造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体现与调控,细胞来源与进化等为重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构造mcrosic trucure: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可以观测到的细胞构造,直径不小于.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构造的工具有一般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3、亚显微构造submicoscpi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可以观测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构造,直径不不小于.

2、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构造研究的工具重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 4、细胞学cyty:研究细胞形态、构造、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eide(18)和h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本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来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测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地观测到核和其她细胞构造、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入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5、分子细胞生物学olcular

3、 cll bilog: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摸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重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措施、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多种构造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构成的复杂构造、这些构造之间分子的互相作用及遗传性状的体现的控制等。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1、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框架构造和生理功能单位。其基本构造涉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2、病毒(vir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朴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NA或RN)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3、病毒颗粒:构造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4、原核细胞:

4、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构造简朴、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5、原核(拟核、类核):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D区域,这种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6、细菌染色体(或细菌基因组):细菌内由双链A分子所构成的封闭环折叠而成的遗传物质,这样的染色体是裸露的,没有组蛋白和其她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构造,易于接受带有相似或不同物种的基因的插入。 、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 、芽孢:细菌细胞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的休眠体。 9、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她工具可以辨别

5、出的,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构造。 、类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重要是植物)内的一类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游离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 1、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措施1、辨别率:辨别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2、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通过度散(机械措施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测其生长、繁殖、接触克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并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克制,有也许无限制地传下去的

6、传代细胞。、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本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克制行为的传代细胞。 5、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措施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初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6、传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后来,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种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某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局限性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 7、细胞融合:两个或多种细胞融合成一种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一般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

7、学物质介导,也可通过电刺激融合。 8、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构造称为生物膜。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而制备的人工膜。 3、双型性分子(兼性分子):像磷脂分子既含亲水性的头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这样的分子叫双性分子。 4、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只有用去垢剂解决,使膜崩解后,才干将它们分离出来。 5、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

8、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6、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事实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构造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辨认中起重要作用。 7、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互相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构造上常涉及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种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8、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重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多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制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

9、内,维持细胞一种稳定的内环境。 、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构造,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构造,同步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御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0、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构造,它参与细胞质膜形状的维持,协助质膜完毕多种生理功能。11、血影:红细胞经低渗解决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她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余的构造,是研究质膜的构造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抱负材料。、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

10、是在互相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构造,容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13、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1、细胞外基质: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构造精细而错综复杂的网络构造,它不仅参与组织构造的维持,并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借助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向细胞发出信号,通过细胞骨架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导至细胞质,乃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体现及细胞的活动

11、。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送与信号传递、积极运送: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被动运送: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增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送,运送动力来自运送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变化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4、细胞通讯:一种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种细胞产生相应的反映。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12、5、细胞辨认: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互相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后体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6、简朴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7、协助扩散(增进扩散):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长,转运特异性增强 8、通道蛋白:由几种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合适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朴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9、协同运送: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

13、行运送。10、配体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与某些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而导致孔道的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配体门通道。1、电压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产生膜电位,由膜电位发生变化控制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电压门通道。12、有被小泡:大多数真核细胞都具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泡,直径502nm,电镜下显示其细胞质面有毛状构造覆盖,因而称为有被小泡。有被小泡的一部分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负责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传送;另一部分则来自细胞膜有被区的内陷,然后与膜分离而持续不断产生的,这些有被区被称为有被小窝。3、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

14、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映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映既规定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规定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映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14、钠钾泵(N+ pump):是动物细胞中由T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步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送泵,事实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积极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5、质子泵:质子泵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膜上的一种能积极转运质子(H)的特殊蛋白质.可分为三种:一种是P型质子泵,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与

15、a+泵和a+泵构造类似,在转运H+的过程中波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第二种是V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膜和植物细胞液泡膜上,在转运H+过程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第三种可称为H+ATP酶,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植物类囊体膜和多数细菌质膜上,以相反的方式来发挥其生理作用,即H+顺浓度梯度运动,将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偶联起来,如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作用。16、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17、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8、吞噬作用:大颗粒物质(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转运入胞内的作用。过程是:被吞噬的物质一方面结合于细胞表面,接着细胞膜逐渐内陷并将外来物质包围起来形成吞噬小泡并进入胞内,被吞噬的物质在细胞内消化降解,不能被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残存小体的形式存留在细胞中。19、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过程是:细胞对此类物质进行转运时,由质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将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运用。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0、信号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