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01973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运动学测试题(附答题卷和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学测试(附答案)一. 不定项选择题(5分X12=60分)t时刻起,加速度a逐渐减小至零1. 一物体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从则物体从t时刻开始()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速度一直增大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2 .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 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A.XB.2tXC.2-tD.X到 2之 间的某个值3. 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已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

2、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1 - 1- 1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五千多海里关于此次护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B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 根据题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4. 一质点沿直线 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 O点的距 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 5+ 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 t 变化关系为v= 6t2(m/s).该质点在t= 0到t = 2 s间的平 均速度和t= 2 s

3、到t= 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 12 m/s, 39 m/sB . 8 m/s, 38 m/s C. 12 m/s, 19.5 m/sD. 8 m/s, 12 m/s5. 机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 km/h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m以上的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表所示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路面情况 相同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10152514X

4、Y分析表格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 A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5 sB .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C .表中Y为49D .表中X为326. 在某可看做直线的高速公路旁安装有雷达探速仪,可以精确抓拍超速的汽车,以及测量汽车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 345 m,此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恰好停止,且此时 A、B相距32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2 2 2A. 20 m/sB. 10 m/sC. 5 m/sD. 1 m/s7 .一人看到闪电12.3 s

5、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340 m/s,光速为3 X108 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8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 v行驶,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 t.该列车以速度vo从甲地出发匀速 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后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 Vo的时间是to,

6、(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Vo应为()vtd-Tt+ ?ton的速度一时( )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tVtVtA.B.C.t tot + to1t 2忆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 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n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i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d .i、n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 + V2C t2时刻两物体相遇10.如图所示,t= o时,质量为0.5 kg物体从光滑斜面 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物t

7、/s02461v/m 08128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 隔2 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 io m/s2)( )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 B . t= 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 t = io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点D . A、B间的距离大于 B、C间的距离 11.打开水龙头,水顺流而下,仔细观察将会发现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在流下的过程中,是逐渐减小的(即上粗下细),设水龙头出口处半径为 1 cm,安装在离 接水盆75 cm高处,如果测得水在出口处的速度大小为1 m/s, g=10 m/s2,则水流柱落

8、到盆中的直径 ()A . 1 cmB . 0.75 cmC . 0.5 cmD . 0.25 cm12 .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的加速度B . 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 . 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 . 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 200 m.实验题(3分X5) 13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 0、1、2、3、4、5.由于不

9、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 A、B、C、D四段纸带回答: (填字母)3(1.0 ntm 36.0 mni4孔1 nmmmC、D三段纸带中的m/s .(1) 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B、(2) 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4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 在这点下标明 A,第六个点下标明 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 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 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 CD长为11.15 cm

10、 ,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AB的距离应为 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8+9+9+9=35分)15.建筑工人安装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名建筑工人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 m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由静止脱手,不计空气阻力.试问:(1) 假设杆的下端离地面 40 m,那么铁杆碰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2) 若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楼层面的时间为0.2 s,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距离该楼层面的高度是多少? (g取10 m/s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16.2011年7月2日下午,在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一个2岁

11、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30多岁的吴菊萍女士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吴菊萍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妞妞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设女童从45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掉下,吴菊萍迅速由静止冲向女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女童.已知吴菊萍到楼底的距离为18 m,为确保安全能稳妥接住女童,吴菊萍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女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女童和吴菊萍都看做质点,设吴菊萍 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取10 m/s2(1) 吴菊萍至少用多大的

12、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 若吴菊萍在加速或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求吴菊萍奔跑时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17.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 m/s的速度竖直的向上抛出,物体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内物体的位移是 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 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2) 此竖直井的深度.18.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造成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若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速度为vA= 10 m/s匀速向前行驶,D

13、301次列车在其后以速度 vB= 30 m/s同方向匀速行驶.因 当天正在下雨能见度低, D301次列车在距 D3115次列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 D3115次列 车.这时D301次列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800 m D301次列车才能停止.问:D3115次列车若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附加题: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彼此平行且靠近的两水平轨道上同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 相距s,甲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关于两质点在相遇前的运动。某同学作如下分析:设两质点相遇前,它们之间的距离为,贝Us=a/2+s-V0t,当t=V0/a时,两

14、质点间距离 s有最小值,也就是两质点速度相等时,两质点之间距离最近。你觉得地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认为是正确的,请求出它们的最小距离;如果认为是不正 确的,请说明理由并作出正确分析。高三一轮运动学测试答题卷.不定项选择题(5分X12=60分)123456789101112二. 实验题(3分X5)13. ( 1) ( 2)14. _三. 计算题(8+9+9+9=35分)15.16.17.18.附加题 :高三一轮运动学测试答案.不定项选择题(5分X 12=60分)1解析:因为物体原来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v同向,虽然a减小,但由于a与v同向,所以v变大,当a=0时加速过程结束,以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选项正确位移一直变大,所以D错.答案:Bv x2x2解析:根据公式v = 2= t解得v = _j-答案:B3解析: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答案:AC x4解析:平均速度v = , t = 0时,xo= 5 m;t = 2 s 时,X2=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