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01756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一第八章沈从文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沈从文把对人性的讴歌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能够分析 评价边城的思想特色及艺术风格,掌握翠翠及老船夫形 象的独特意蕴。整体把握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及其散文的创作 思想及艺术成就夫第一节概述沈从文( 1902 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概况:1922年,到北京求学。1924 年12月发表于晨报副刊上的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是 其处女作。1928年赴上海,与胡也频、丁玲一起编辑红与 黑、人间杂志。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引发 文坛上京派、海派和文坛差不多现象的争论。不久,完

2、成其 代表作边城和湘行散记。抗战胜利后编大公报、益世报副刊。建国后由版中国历代服饰研究 等著作, 成为著名历史学家。沈从文以小说创作为主, 散文创作为次。 1926- 1928年是其创作起步期,主要作品结集有鸭子 、老实人、阿丽思中国游记 等。30、40年代是其成熟期, 先后由版神巫之爱、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 以及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等,约 50种。其中中篇 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代表着他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的成就沈从文的创作思想:首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 命意识的自由表现。他在小说中真实地描写自己,自由地写 自己的经历与遭受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初期的小 说与散

3、文,赤裸而强烈地表现着乡下人的生命形式。其次,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理 想。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做文学表现 的终极的理想,贯穿于他二十多年文学创作的始终。沈从文 以美好的人性反观常与变的湘西社会,构成了他特殊的文化 思辩走势。第二节边城、长河边城由版于1934年10月,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 进入完全成熟的境界。边城用人性描绘了 一个瑰丽而温 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这里人性皆真,人 性皆善,人性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发的人性美、人情美,经纬、营造了这个世界。集中体现边城世界人性美的,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 悲剧。船总顺顺的大儿子天保与

4、二儿子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 夫的外孙女翠翠,而翠翠却心属傩送。老船夫一心想让翠翠 自主得到幸福,但还未弄清她到底爱谁,便在糊里糊涂中促 成了天保托媒前来求婚;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架船外由 而意外地溺水而死。爷爷在天保死后,急于撮合翠翠与傩送 的婚事,心急火热地进城去船总家探听顺顺是否答应傩送与 王团总女儿联姻。在碰壁之后他郁郁猝死于暴风雨之夜。顺 顺在大儿子死后,一时未答应傩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傩送与 其父发生争吵而远走他乡。这种种的不巧,使翠翠与傩送的 爱情终成善的悲剧。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是一群平常的、 善良的人。作者所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有 意识在人性层面上叙述故事,无意发掘

5、悲剧产生的人为的、 社会的、道德的因素。作品围绕着故事的展开、 发展与结局, 描述、表现了每个人的人生形式,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边城的悲剧意识: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 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 自由恋爱成婚。沈从文的小说阿黑小史 、萧萧等描写 少男少女自由恋爱、婚后外遇等,是苗族婚俗的真实反映。 在船总顺顺身上则表现由汉族父母之命的婚俗观念。两种婚 俗观念冲突的结果,使热恋中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作者 借此对汉族传统婚姻观念表示深恶痛绝,并给以深刻的批 判。沈从文所创造的边城世界里,寄寓着个人美好的社会理 想。他以人性美、人情美的笔墨把边城描

6、绘成一个理想化的 世界,不仅仅是留恋故土的山水、人情、风俗,作者把一对 少男少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处理成悲剧,以此引起读者对美的 毁灭的深沉思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即对边城历史与现状进行独特的思辩与批判。创作边 城时沈从文虽然宣称是创造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实际上 却正是针对湘西的现在,与非人性、非人道的现实生活粘附 起来,为满目疮痍的现实所感发,呼唤着自由的、美好的、 牧歌式社会的回归,并以此对当时湘西封建宗法社会进行批 判。这种建立在人性、人道主义理想上的批判,是独特的、 理想主义的,也是苍白无力的。但同时又有力地证明,沈从 文是一位以美与爱的边城世界对照、反观黑暗现实社会的

7、人 道主义作家,而且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翠翠形象: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是经过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 的人物形象。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 由来的。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同情与讴歌的激情,流 露着理想化的色彩。老船夫形象:他是善的化身,作者同样是把他放在爱与 美的人性天国里进行刻画的。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 年如一日,在溪边摆渡,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老船夫的善, 主要是通过对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由来。作者 着意表现的,是一位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浩 瀚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边城的艺术风格

8、: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 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 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 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边城的抒情诗特色: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作者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 的表现。人物描写方面,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 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切合、烘托内在的情绪 节 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 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

9、意的意境;加上几分童心话语 的调色、叙述语言的抒情化等,构成了边城诗一般清新 俊逸的风格。边城的牧歌风格: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 幻的基础上。沈从文所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 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20、30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1938年至1942年间,沈从文完成长篇小说长河的 第一卷。1943年9月由版。故事发生于沅水上游水码头吕家 坪。长河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仅是写我们民族 的伟大处,而主要是写我们民族的堕落处,以冷静的眼光评 判常的历史与变的现实,显示由清醒的现实主义品格。长河的思想: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作者

10、嘲讽批评蒋介石提倡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小说通过 吕家坪保安队宗队长与萝卜溪滕长顺一家的矛盾,揭露与批 判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罪恶。夭夭的性格:天真、单纯、乖巧、活泼,具有湘西少女 纯情的天性。与翠翠不同的是,她的形象有着鲜明的时代感。 作者着重刻画她性格中的另一种气质,即适应变的社会环境 中的自由、开朗、敏捷、机警的个性特征,并赋予她明辨美 丑、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她生命中已经生长起来与父兄一 样的、一种抵抗战乱与灾难的力量。夭夭刚中有柔、镇定自 若,在察颜观色中机警的与宗队长周旋,已经具有主宰自己 命运的自觉意识与反抗性。第三节短篇小说与散文以1928年8月发表的柏子为标志,可以把沈从文 的短篇小

11、说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25 1928年,是其创作的前期,在艺术表现上处于习作阶段。1928年以后,柏子、牛尾、菜园等一批作品的发表,表明他的创作进 入成熟时期。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许多短篇倾注了对湘西劳动 人民穷苦命运的关注、同情并予以追问。作为一位革命民主 主义的作家,沈从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写湘西父老乡亲的 血与泪、悲与欢、情与欲,表现他们屈辱的人格、卑下的地位、不幸的遭遇,以及与自己命运抗争的痛苦和不甘屈服的 精神。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作者是站在乡下人 完善人性的立场来看待现代都市文明的,他用湘西人性世界 反观并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与表现 中。表现青年

12、男女的性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沈从文小说的文体形成:一是描写湘西都市下层人物日 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二是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 浪漫传奇以及根据佛经故事进行改造制作的月下小景等;三是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三种 形态是三种创作方法、三种风格的美。老舍与沈从文的讽刺风格比较:同是京派讽刺作家,都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作为根 是北京城里人的老舍,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在肯定 小市民身上传统美德的前提下对其身上所存在的弱点进行 批判;作为根在湘西的乡下人的沈从文,则是站在原始蛮荒 的湘西人性世界的立场上,对现代都市文明及传统文化予以 基本否

13、定,进而对现代文明的上层人进行毫无保留的嘲讽与 抨击。老舍多用夸张变形的描写,以在幽默中批判,是一种 夸张幽默的风格;沈从文善于抓住人物自身思想与行为、奉 行的哲学与自身人性的矛盾及心理变态进行如实叙写或白 描,在讽刺中鞭挞,是一种客观讽刺的作风。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创造了三种基本的文体 形态,三种形态是三种创作方法、三种风格的美。写实故事 采用的是温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传奇采用浪漫主义 的奇想与荒诞;讽刺小说是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 冷嘲热讽。在文体创作上沈从文又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 化,每一篇是每一篇的个性形态,互不雷同。文体的自觉使 作家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

14、由。沈从文也是30年代重要的散文家,具散文创作主要结 集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废邮存底 等。从文自传是一部关于作者个人经历的散文集,它叙 说一个乡下人成长为作家的历史,又以作者乡恋情结与忧思 叙说故乡的自然风物与社会历史。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是文化散文,充满 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涉及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伦 理、道德、民俗等地域文化。是现代散文史上具有意在表现 自己审美属性的上乘之作。表现着作者炽热的本土性。他 在22篇散文中集中、反复抒写着他的一颗湘西之心,他书 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揭示由官与匪是给湘西带来无穷灾难 的祸根。这两本散文集表现着作者鲜明的本族性。他的散 文中反复贯穿着这样的思想: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洗雪强 加在他们头上苗蛮土匪的罪名和耻辱。作者继续造他的希 腊神庙,进行人性的哲理思考。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避免了架空的议论与借景抒情的套路。在具体作品中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 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性与情境氛围。作者的抒情呈现多样的姿态。【重点内容提要】1 .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2 .简析边城的艺术成就。3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4 .简述沈从文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5 .简述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