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016946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元朝的统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元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进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

2、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塔寺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空前辽阔疆域的威武雄风。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图片展示。元朝疆域图2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3学生概括元朝民族融合情况。答案提示:不少来自波斯、阿拉

3、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答案提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学生分组讨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3教师提出问题:行省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答案提示:(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

4、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4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材料解读。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

5、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答案提示:(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3教师讲述:元朝是如何管辖西藏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4元朝管辖西藏的历史意义。答案提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三、课堂总结师生共纳:元朝疆域概况;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对台湾、西藏的管辖。3板书设计元朝的统治中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宣政院西藏事务地方行省路、府、州、县4教学反思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通过一系列的建树,巩固了大中华民族。开创行省制度,管辖台湾、西藏,都极大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为此后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