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00749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访工作调研工作方案X X年信访工作调研报告实施方案随着我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 进,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引发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并大量从 信访渠道中突显出来。XX年月日,国务院新修订的信 访条 例开始实施,给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 的迎接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做好信访工 作,创保XX区信访工作“优质品牌”,解决好群众反映更好 的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我区信访秩序,为我区经 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办对全区上半年信访工作进行 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上半年信访基本情况和特征 访、信、电受理情况 按照省、市信访工作的要求,

2、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方 向,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维护信访秩序,创造稳定的社会环 境,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半年工作,我区信访形势有所 好转, 访量大幅度下降, XX 年月至 XX 年月我办共受理信访总量为件 次,与去年同期件次相比信访工作总量下降了 O 1走访。今年上半年我办共受理来访总量件次人次,分 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和。其中集体访批次人次,分别比去年同 期下降了和。个人访件次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和。来访 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工资、社保问题件次人次,占来访总量 的;二是企业改制问题件次人次,占来访总量的; 三是城市 管理及拆迁改造问题件次人次,占来访总量的; 四是农民土 地问题件次人次,占

3、个体总量的。2来信。 上半年我办共受理群众来信件,比去年同期下 降 了。受理市长信箱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来信反映的主要 问题:一是工资、社保问题件,占来访总量的;二是 企业改 制问题件,占来访总量的;三是城市管理及拆迁改 造问题件。 占来访总量的;四是其它问题件,占来访总量 的。3来电。 上半年区长电话工作办公室共受理电话件,与 去 年同期持平,办结件,办结率达。来电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 拆迁安置补偿问题件次,占来电总量的;二是坏境污染问题件 次,占来电总量的;三是水电气热问题件次,占来电总 数的; 四是各类纠纷问题件次,占来电总量的;五是其它问 题件次, 占来电总量的。我区信访情况的总体特

4、征从上半年我区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 方 面特征:一、信访总量与去年同期比呈下降状态;二、来信来 访反映问题比较集中,职工工资、社保问题占较大比例; 三、 区长信访电话受理解决的问题与来信来访有所区别,多 是涉及 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主要有坏境卫生、环境保护,水 电煤气等 问题。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区信访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 面 的。客观方面主要有:一是我区财政收入少,财政供养人员较 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事业单位财政性补贴发放不到位职工 为讨工资而上访。二是企业效益不好,停产、半停产 企业多, 职工放假回家,无生活。在改制过程中企业改革成 本不到位, 制

5、定安置职工方案粗糙,造成社保、劳动合同、 医保、职工安 置等多种矛盾引发上访。同时企业在改制过程 中,企业管理上 不透明,尤其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问题,也引 发上访问题。三是 由于 XX 区是一个老城区,城市载体功能 弱,城市建设和市政 建设欠帐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城 区改造面积增加,涉及 更多的动迁居民安置和房屋补偿的问 题。四是农村未严格执行 土地政策,在土地承包、征地补偿、 合同纠纷、机动地发包时 没有顾及农民的利益,农民利益受 到侵害,在国家调整土地改 革中,少地和无地农民对土地耕 种的欲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 况,同时国家征用土地面积不 断扩大,补偿费额度的增加也是 家民渴望拥有土地的

6、直接原 因,从而引发大规模集体访。四是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 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 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关系到百姓生活包括城市管理、水电 煤气等问题也提出 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更方便、快捷 的方式解决这些 问题。主观方面主要有:一是个别部门领导对信访问题不够重 视, 缺少责任心,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得不到落实,各项制度形同 虚设。二是执法者对政策掌握不准,执行标准不一,业务不熟, 不依法行政,成为信访问题发生的主要源头。三是个别企业领 导私心太重,存在腐败现象,缺少群众观念。四是个别部门领 导和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不能为群众维护权 益,而只是维护部 门利益。五是群众素质偏低

7、,法制观念淡 薄,当遇到信访问题 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来解决,而是采取 围堵政府、呼喊口号的 方式进行越级上访。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通过分析我区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下一步我区应做好 以 下几方面工作: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解 决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从源头上减 少信访问题的产生。为此,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 映和兼顾不 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 成果。二要坚 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因为工作人 员不依法行政, 出现矛盾

8、,导致群众上访。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现实利益 的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减少信访问 题的发生。抓住工作重点,坚决控制集体访和越级访,尤其是进京 访。上半年我区的信访形势仍十分严峻,越级访时有发生。 我们要把控制群众集体访、越级访,尤其是控制进京访,作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要强化措施,加大 力度,对越级访一定要做到省、市提出的“人要回去、事要 解决”的要求,坚决控制并扭转被动局面。要深入实际,有 针对性地解决好信访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党政领导要深 入基层,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关心体察群众疾苦,摸清情 况、研究政策、拿岀对策,举一反三。对于群众反映强烈、 涉及面广、牵涉人数众多

9、的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调解、 协调处理,争取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错失时机,激化 矛盾。建立和完善排查、协调、处理信访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对排查岀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要建立乡镇、街道、企事业单 位的排查制度和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充分 发挥乡镇信访办、街道司法所的作用,全面提高基层就地化 解矛盾的能力,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认真做好上访老户 和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要重视对群众初信初访处理,提高 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深化百姓求助快速处理机制。本着“整体优化、逐步完善”的原则,以龙头部门统一 协 调监管为手段,以电话求助服

10、务为主要方式,以为群众“经济 上解困、生活上解忧、精神上解闷”为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 联动机制,由原有的联网到单位,深化为联网到人,扩大百姓 求助快速处理机制宣传,完善各单位、部门职能体系, 加强监 督,规范管理,提高百姓求助案件办结率,群众满意 率,达到 “百姓求助反映情况信息畅通、职能部门处理解决 问题快速高 效、综合部门督办协调规范有序、监察部门查办 惩处及时到 位”,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 会环境。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统一领 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 信访工作格局。一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终审认定机 制、信访问题

11、排查调处机制、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解 决矛盾纠 纷机制等,提高信访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二要认真落实信访事 项受理登记和转送制度、听证制度、案件终结制度和督查督办 等制度,全面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三要严格 责任追究,把信 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要对信访 工作中的失职、渎 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 条例的规定,追 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 的落实。深化依法信访,加大宣传力度,学习贯彻信访法规。依法信访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厂一方面, 全 区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宗 旨教 育,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 力,提高工作能

12、力,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另一方 面,各部 门领导和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信访业务知识和相关 的法律法 规,尤其要学习贯彻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深 入扎实地搞 好依法信访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大张 旗鼓地宣传宪 法,国务院和省信访条例、中华人 民共和国游行示威 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 法规,增强广大市民 大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依法信访。促使信访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法制化,形成依法信访工作 机制,逐步把信访工作纳 入法制轨道。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信访干部的作用 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信访工作,配备好各级信访干部, 把 有群众观念、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配备到信访工作岗 位上, 加强对信访干部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将触角延伸到企 业厂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各村村长、社区主 任,彻底消 灭信访工作死角,进一步发挥信访干部信息排查、接待、处理、 输导、稳定的职能作用,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 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