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0746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 (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 (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 (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 (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单元 (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 (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前导航知识精点1、酸碱指示剂:掌握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考题中常有从植物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自制指示剂,只要在不同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都可作指示剂用。2、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盐酸与硫酸的最大差别在于浓盐酸有挥发性而浓硫酸有吸水性,因此虽然它们露置在空气中都会变稀,但浓盐酸是由于溶质挥发而造成,浓硫酸则是由于吸水而导致。浓硫酸具有不同于稀硫酸的很多特性,这将是用于区分两者的依据。在两种常见酸的性质基础上归纳出酸的通性:a、能与指示剂反应,b、能与活泼金属反应,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d、能与碱中和,e、能与某些盐反应。通过比较两种酸在溶液中的

2、离子种类可知酸的通性的实质是由于不同的酸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因此酸的通性实际上就是H+的性质,这种规律的就可迁移到解题中用于推测其他未知酸的性质。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通过列表对比NaOH、Ca(OH)2两种常见碱的性质,注意NaOH固体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和易潮解的性质,在考题中常常出现。以两种碱的性质为基础归纳出碱的通性:a、能指示剂反应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能与酸中和d、能与某些盐反应同酸的通性类似:碱的通性实质上是不同的碱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的性质。要说明的是由于Cu(OH)2这样的难溶性碱在溶液中不能解离出OH-,所以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此处是易错点。另外,碱与非金属氧

3、化物的反应,尤其是NaOH与CO2反应是探究题中最常见的考点,涉及到对NaOH变质的检测,设计探究反应发生的实验等,此类问题抓住两个要点:a、NaOH与CO2反应后的Na2CO3溶液显碱性,用指示剂不能区分NaOH和Na2CO3b、大多数验证CO2与NaOH反应的探究实验都是利用了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这是不同装置,不同现象的方法中的相同核心。中考焦点中考题1 (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

4、酸亚铁解析:稀H2SO4与铁粉和氧化铜均发生反应:Fe + H2SO4 = FeSO4 +H2 CuO + H2SO4 =CuSO4 + H2O由于Cu的活动性小于氢,铁先置换铜后置换氢,故滤渣中含有铜。依题意,充分反应后稀硫酸过量,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铁。解答:A中考题2 (2005年江西省中考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通常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通性。材料二: 钙是人体的一种常用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的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1)在10时

5、,醋酸的状态是 ;(2)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 原因 ;(3)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解析:根据信息“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知,10时醋酸为固态;铝排在氢前面,可与酸发生反应,不能用铝制品盛放食醋;骨头中难溶的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的可溶性的钙盐,利于人体吸收。解答:(1)固态 (2)不能 因为铝会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3)使不溶于水的磷酸钙转变为可溶于水的钙盐,便于人体吸收饱和石灰水浓NaOH 溶液中考题3(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 用浓NaOH溶液。

6、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 甲乙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解析:石灰水和NaOH溶液均易与CO2反应,但有两点区别:(1) 常温下NaOH的溶

7、解度大而Ca(OH)2的溶解度小,浓NaOH溶液的浓度比Ca(OH)2溶液的浓度大,吸收CO2的量多。(2) 石灰水与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产生浑浊,而NaOH溶液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通常用石灰水检验CO2而用NaOH溶液吸收CO2。解答:【现象结论】Ca(OH)2 + CO2 =CaCO3 +H2O;现象不明显;广口瓶内气球明显胀大;乙。【思考评价】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但NaOH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a(OH)2的溶解度,故通常吸收CO2用NaOH浓溶液。课堂演练反馈要点1、(2005佛山)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8、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2、现有下列试剂:石灰水 食醋 食盐水 纯碱溶液 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A B C. D. 3、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有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可使外层两包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内层食品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的最佳选择是( ) A. 浓硫酸和水B. 生石灰和水 C. 石灰石和水D. 氯化钠和水4、下列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 氢氧化铜 B 稀硫酸 C 氯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钡溶液5、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下列物质的溶

9、液中,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A 、FeCl3 B、 KNO3 C 、MgCl2 D、 CuSO46、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纯碱、烧碱、火碱 B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消石灰、生石灰、熟石灰 D石灰石、大理石、石灰水7、(2005江西)小红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8、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杂质而带黄色(主要是铁离子),要使这种工业浓盐酸变成纯净的盐酸,应该 。8、蒸馏后将气体溶于水9、(2005南宁)化学晚会上小豆把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向大家展示清楚,然后把白纸用电吹风的热风吹片刻,不一会,

10、白纸上出现了一只小黑猫,大家惊奇不已。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释:(1)小豆事先用_画了一只猫;(2)使白纸出现黑猫的物质是_;表现该物质具有_性。9、(1)稀硫酸(2)浓硫酸 脱水10、(20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闻气味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纯碱和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1)与分别根据物质的_、_性质来作判断。(2)你认为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_、_。(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_、_。10、(1)物理、化学(2)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11、,酸能和较活泼金属反应 (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化物),产生的氢气是单质(非金属单质)。课后拓展能力支点11、向含AgNO3、Cu(NO3)2 、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12、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C、CO B.Mg(OH)2、CuSO4、C、CO2 C.KOH、HNO3、O2、SO3 D.HCl、NaOH、O2、P2O513、下列物质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

12、反应的是()A.CO2 B.CaO C.CaCl2 D.CaCO31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FeFe2(SO4)315、酒厂的生产过程中,在发酵时常用适量硫酸来控制物料的酸度,物料发酵完毕,通过蒸馏得到白酒,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 。15、盐酸具有挥发性饱和硝酸钾溶液浓硫酸16、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