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00351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实验指导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指导书在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下组建三层网络一、 实验目的在CISCO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下进行静态路由配置,增强学生对网络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使大家掌握常见CISCO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独立组建简单网络的能力。二、 预习要求1. 理解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概念;2. 熟悉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的操作方法;三、 实验内容1) 安装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2) 熟悉Packet tracer操作环境;3) 按照指导书进行组网,理解组网的关键技术;4) 自己选定一个B类地址段,参考实验举例,独立完成组网实验。四、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要求大家自己独立

2、选定一个B类IP地址段,参考下面组网的例子,独立完成组网实验。网络拓扑可以使用例子中的拓扑结构,但是,IP地址段要求采用B类网络的IP地址段,路由表也需要作相应的改变。整个实验的拓扑图如下所示:该网络共有四个网段:10.0.0.0子网掩码 255.255.0.010.1.0.0子网掩码 255.255.0.010.2.0.0子网掩码 255.255.0.010.3.0.0子网掩码 255.255.0.0(一)搭建网络拓扑结构1. 首先,为路由器添加模块。(1)双击拓扑图中的路由器,出现下图界面,点击路由器面板上的绿色开关,关闭路由器电源;(2)为路由器添加一个“WIC-2T”串口传输模块【点击

3、左侧的“WIC-2T”拖至右侧面板上的空闲接口,注意选择大小合适的面板接口】;(3)重新启动电源。照此步骤为其它两个路由器添加“WIC-2T”串口传输模块。2. 连接路由器。(1)连接路由器0和路由器1: 选择”DCE”连线,点击路由器0,选择“serial 0”接口,再点击路由器1,选择“serial 0”接口;(2)连接路由器1和路由器2: 选择”DCE”连线,点击路由器1,选择“serial 1”接口,再点击路由器2,选择“serial 0”接口;3. 为路由器各接口配置时钟速率和IP地址。(1)配置路由器0:在路由器0的配置页面,点击“serial 0”接口,配置时钟速率为一个固定值【

4、例如800000】,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1.0.1子网掩码 255.255.0.0;点击“Fast Ethernet”接口,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0.0.1子网掩码 255.255.0.0;(2)配置路由器1:在路由器1的配置页面,点击“serial 0”接口,配置时钟速率为一个固定值【例如800000】,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1.0.2子网掩码 255.255.0.0;点击“serial 1”接口,配置时钟速率为一个固定值【例如800000】,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2.0.1子网

5、掩码 255.255.0.0;(3)配置路由器2:在路由器2的配置页面,点击“serial 0”接口,配置时钟速率为一个固定值【例如800000】,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2.0.2,子网掩码 255.255.0.0;点击“Fast Ethernet”接口,点击“on”启动该接口,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10.3.0.1子网掩码 255.255.0.0。4. 添加交换机和PC机,并连接。并为PC机按上图配置IP地址和网关。IP地址网关PC010.0.0.210.0.0.1PC110.0.0.310.0.0.1PC210.3.0.210.3.0.1PC310.3.0.310

6、.3.0.15. 在PC0上 ping PC3的IP地址,看是否能够ping通。【由于没有配置路由,应该ping不通】6. 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1)在路由器0上配置静态路由,使目的IP地址为10.3.0.0/16 数据包能够转发到网络10.3.0.0:添加路由“目的网络10.3.0.1子网掩码 255.255.0.0, 下一跳是10.1.0.2,这是路由器1上的IP地址”;目的网络IP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备注10.3.0.0255.255.0.010.1.0.2下一跳是路由器1(2)在路由器1上配置静态路由,使目的IP地址为10.0.0.0/16 数据包能够转发到网络10.0.0.0;

7、使目的IP地址为10.3.0.0/16 数据包能够转发到网络10.3.0.0:添加路由“目的网络10.3.0.1子网掩码 255.255.0.0, 下一跳是10.2.0.2,这是路由器2的IP地址”,;添加路由“目的网络10.0.0.1子网掩码 255.255.0.0, 下一跳是10.1.0.1,这是路由器0的IP地址”;目的网络IP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备注10.3.0.0255.255.0.010.2.0.2下一跳是路由器210.0.0.0255.255.0.010.1.0.1下一跳是路由器0(3)在路由器2上配置静态路由,使目的IP地址为10.0.0.0/16 数据包能够转发到网络10.

8、0.0.0:添加路由“目的网络10.0.0.1子网掩码 255.255.0.0, 下一跳是10.2.0.1,这是路由器1的IP地址”;目的网络IP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备注10.0.0.0255.255.0.010.2.0.1下一跳是路由器1(二)系统测试:在完成所以这些设置以后进行系统,具体测试方法如下:1. 从PC0 ping PC3,测试是否可以ping通,如果不行那么测试中间各个设备之间是否互相可达;2. 从PC0运行tracert命令,测试是否可以到达PC3,并观察路径;3. 把PC3替换成一台服务器Server0,在Server0上打开HTTP服务,从PC0的浏览器中进行页面浏览,

9、观察是否正常;切换到Simulation模式,观察数据包的流向;点击数据包,查看“PDU Details”,观察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首部,都有哪些数据首部,并对照课本上相关章节的内容,理论联系实践去理解。注意,在simulation模式,点击“Edit Filter”,从观察列表中去掉STP、CDP、DTP三种类型数据包的观察选择,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据包还存在,只是不显示的屏幕上,方便我们单步运行和观察结果。(三)独立组网实验每位同学独立选定一个B类IP地址段,参考上面组网的例子,独立完成组网实验。网络拓扑可以使用例子中的拓扑结构,但是,IP地址段要求采用B类网络的IP地址段,路由表也需

10、要作相应的改变。拓扑搭建完成、路由表配置完成后,独立进行网络测试,验证网络是否连通。五、问题与思考1. 该实验内容与课本上哪些章节的内容有关系。请较详细的列举它们之间关系,并进行说明。【注意:该问题的答案请不要借鉴其他同学的,请自己做,也不要给别人借鉴。抄袭者,该部分判为0分。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不多于1500字。可以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方面介绍。网络层可以从网络地址划分、路由表、路由算法、ping和tracert的原理等多个方面介绍。把所有内容写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所有内容必须联系本次实验。本次实验除上述步骤外,鼓励大家再增加新的实验部分,一并写的你的实验报告中。】

11、2.测试一下:从10.0.0.2主机 ping 10.3.0.3主机是否能ping通?从10.0.0.2主机 ping 10.1.0.2是否能ping通?从10.0.0.2主机 ping 10.2.0.1是否能ping通?从10.0.0.2主机 ping 10.2.0.2是否能ping通?从10.0.0.2主机 ping 10.1.0.1是否能ping通?请思考并解释运行结果。同样,测试一下10.3.0.3 ping 图上的每一个IP地址,看是否能ping通?3. 通过该静态路由配置,能实现网络10.0.0.0和10.3.0.0 (子网掩码均为255.255.0.0)之间相互通信,如何修改路由表,才能实现所有网络间的相互通信,使得图上所有结点之间都能够相互ping通?六、实验报告要求1. 独立完成以上实验内容;2.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或步骤、结论及思考题解答,将主要的实验步骤截取图片放入实验报告并添加文字说明。【注意:现在大家对Packet Tracer已经比较熟悉了,大家不需要把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截图,只要截5-7张关键的图即可。要求大家在实验中截取你自己的实验图,不要拿别的同学的截图打印后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